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五章 忙碌的宋歌
宋歌躺在床上,听着深夜里不远处河水的声音,偶尔还有蛙鸣和草虫的鸣叫。



想想自己的在石家田庄里布开的局面,已经全面铺展进行。等插秧完毕,春耕基本上就进行完毕,在剩余的事就是等着秧苗换好了秧,扎牢了根,把鱼苗和鳖苗投在稻田里就好。



石家田庄将是纯天然的绿色环保的慢节奏的田庄。



再过上些日子,庄稼们长起来,油菜花盛开,田间的小广场和河坝上的小亭子,也要在插完秧后开始动工……用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田庄。



宋歌一边想着,一边在纸上写着。宋歌给石岚在写详细的工作安排。



现在只要插秧完成,庄子上的事就是每天都按步骤推进便行。



所以宋歌的工作安排做得很细,几乎把工作中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列了出来。真可谓面面俱到,简直就是在写一本田庄生活工作指南。



写这个工作指南花去了宋歌将近两个时辰,还没有写完。



因为宋歌提到了一个卫生和医学问题,都是关于集体生活和几天劳作的人群设计的。



里面详尽的阐述了怎样给群居的空间里消毒。



怎样预防群居人员的流行病?



怎样鼓励大家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劳动量?



甚至宋歌还写到了饲养场的视察管理和时间上的安排,都是为了方便石兰的工作。



关于稻田这一块,宋歌写下了怎样按期定时的浇水,怎样施肥,怎样把拔草,甚至写下了稻田里怎样赶走吃粮食的鸟雀。



宋歌从稻田一直写到麦子,又写到油菜。安排油菜的时候,特意指出要安排油菜花节日。可是想到节日的节目内容事,宋歌放下笔。



宋歌首先想到的是,既然是节日,那就是群体活动,做什么?由大家一起商议决定比较好。



宋歌放下笔后,想到自己回东京后,就要启动的几个项目。宋歌又细细的计划了一遍,在心上。



宋歌自言自语的说:“田庄现在都铺展开了,就交给石岚安排打理便行,我要为东京城里的事好好地计划一番了。”



宋歌说完放下笔,看着自己独特的字体笑了,自己这字体也就石岚能破解了,想象了一下工作的细碎内容,看来是写不完了。



“哎,写详细一些,岚儿工作起来就轻松一些,不然,岚儿真的会被累坏的。明天晚上继续写,把能想到的都写下来。”



宋歌放下笔,就去睡觉。



休息了一夜的宋歌,起床后想到今日要给孙福授课,就联系实际根据石家田庄现有的养殖品类,做了讲授类容。



自然是关于猪的养殖了。



宋歌做好授课笔记后,就去了厨房,厨房里石厨子不在,估计是宋歌来的太早,石厨子还没有收拾好。



宋歌就自己开始和面,面粉、鸡蛋、凉水、撒上少许的精盐、胡椒粉和花椒粉。



精盐,胡椒,花椒这三样调味品既可以让面变得美味,还可以防腐。



和成面团,揉匀,将面团擀成透亮的面皮,切成匀称的韭叶面条,撒上干粉。



将面条下锅煮熟,用凉水过凉,把水沥干。



将面条盘上有,盘好形状,放到油锅里过油,然后晾在盘子里。



又把胡萝卜,和芥菜梗,生姜等切成丝,油锅里炸干,也放在一个盘里晾着。



“这些东西先端到贮藏间去晾着,等晾好了回东京时带上,然后请柳清和高小宝吃,想必他两个看着石小柱挣钱,早已眼红的不成,投资应该是没有问题。



剩下的事就是找买主了,的确有些难,怎么办?



宋歌想着东京城里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外族人的手镯,和首饰,宋歌想,一定有渠道。



“但是这个渠道就是个问题,要是去一趟接界就好了。雁门关大捷后,边疆应该是太平的,何不去走走?



去把辽人的牧草和马赶回来。”



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宋歌不由得笑了一下,因为宋歌清楚这个时候宋朝的榷场还没有建立。边境的贸易并没有开始交流,若是自己去的话,榷场的的雏形就此拉开,说不定可以多赚一些银子,或者说不定给军事战败的辽国再从物资上侵略一回。



宋歌这样想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够道德,可是生活在这里,想把生意做大,做好,实现自己大粮仓的梦想,就必须拿出非常的手段。



“就算是集中一切经济发展我的大粮仓,这样也是一种推动发展的方法。



任何分裂中的变化都是一种提高,先进的东西最初打着掠夺资源的目的,其实质也是一种生产力的流动和推广。



接受的人不仅仅接受的是事物的表象形式,还会挖掘其内涵。我若是把方便面给少数民族的牧人,方便了他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也会仔细研究并生产发明……”



宋歌这样想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想法。



反正到时候一切庄稼都在地里长者,约上几个人走一遭何乐而不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