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就埋在这里(02)
赵晓兵在他们面前也是有意不叫***,而是称罗城弓的。



弓和弩的感念就千差万别了。



赵言呐表扬了岷江军这半年严守关寨,多次击退流寇骚扰,戍边有功,说会上奏朝廷的。



赵晓兵明白这些都是客套话,只要他不给小鞋穿就行了。



次日,两人交了差事,领了罗城弓回南郑。



曹友闻可高兴了,到了沔州,请高稼一起吃饭。赵晓兵对高稼也很崇拜,三人在衙门里喝了个扶墙走,以至于第二天他和曹友闻都只能坐牛车了。



回到南郑,赵晓兵再带着杨展他们去武休关。



王飞收了嘉定弓,马上摆起酒菜。赵晓兵说再吃,要长膘咯。



王飞笑呵呵地说不吃又整啥子呢,几兄弟坐下慢饮。



晓军先报告,他说考虑凤州常年打仗,全部按照战时机制在干。



士兵都是一边训练一边劳动,把农垦当成锻炼了。



去年的收成还行,够吃。



赵晓兵点点头,蒙古兵杀了那么多百姓,县级政权一片混乱,能稳定下来就很不错了。



晓军告诉他三县加起来也就十多万人,和犍为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这半年逃难过来的和返乡的倒是很多,也抓到不少奸细,审查确实的就杀十多个。



晓军还在各县建立了联防大队,州里建立机动大队,人数有两千,已经完全稳定下来了。



杨展说他那边差不多,部队发展了一万人,兵饷不缺,就是缺少新武器,训练起来困难。



王飞说他这边有一万二千,编二十个营,还给陈吉林输送几百个特战苗子。



他说,这里连年兵灾战乱的,百姓流离失所,招兵倒是容易了。



但是这边物资极其匮乏,要想把关隘做扎实点都难,没得水泥嘛。



说得几兄弟都笑了起来。现在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几百支步枪,几十门轰天炮。剩下的半数罗城弓,半数旧制武器。



装备参差不齐,五花八门的,队伍管理起来是有点难了,这也没有办法,是个过渡期嘛。



他几兄弟现在是人多力量大了,个个都跃跃欲试,想出去咬人了。



赵晓兵问晓军,要是打起来,老百姓能迁移走不?



他说没问题,他搞的是战时管理机制,常住的老百姓基本上家家都有大车,没有的他来组织转移。



大部分农垦生产队说走就走,就是安置点要提前准备好。



赵晓兵看向杨展,他说按照晓军的模式搞的,没问题。



大家又扯了一阵,赵晓兵说:明天一起去李兴志那里看看再议。



次日,几个人出发去西和州,赵晓兵叫把给何进的弓弩带去,一路走走停停,五日才赶到。



李兴志见赵晓兵来了,非常开心,还责怪晓军没有飞鸽传书让他先知道呢。



晓军则笑着说这个不算重要军情,不传。



大家笑哈哈地抬腿进了他的衙门,这里历经战乱,地方官不齐,任命的也都不敢来,他就当然的成了老大咯。



赵晓兵看着还像个样子,衙门里人来人往的,倒是像个办事的地方。



兴志告诉他,这大半年队伍扩大了,正规军有一万五千人,联防队搞了三千人,全都在训练。



赵晓兵一听,来劲了,问他是怎么搞了这么多兵?



他说将山匪全部收编了,西边来的流民也有很多加入。



这边地广人稀,蒙军进犯时直冲汉中,相对的杀戮要少些。



而连年战乱,把百姓也教出来了,一有战事就纷纷上山,反而方便了他招兵买马。



赵晓兵问他就不怕有蒙古奸细混进来?



他说抓了几十个呢,他将文化教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监视责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士兵揭发逮捕了三十多个,主要是几次战争混进来不少,打散的溃兵也混杂在其中。



他直接就砍了几十个,剩下的没有实际罪行,发配去修路了。



这边关边地的,做起事来不容易啊。



说话间,饭菜来了,大家齐上桌子,赵晓兵让建华去取他带来的罗城1231,兄弟们好喝一下,李兴志说二哥可以喝醉,我等却不能,万一金人,北蛮的打过来,得披挂上阵。



赵晓兵端起酒杯和兄弟们走了一个。



听李兴志讲:这半年,金兵、北蛮常来袭扰劫掠,都被他打退了。虽然有点疲惫,却也锻炼了部队。



也正是因为他能打,周围的山匪一见到新军过去,马上投降接受了招安。



赵晓兵听了很有感触,尽管这里的金兵早已被蒙军打趴下了,但是小股活动的还是不容忽视。



赵晓兵和他对了一个,王飞、杨展,晓军也一起举杯相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