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六十章:集两国气运于一体
黄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临行之际,按照诸葛丞相的嘱托来讲,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住凉国的动向,扼制住边疆事态的发展,如今看来,凉国也不愿冒然出战。



这样的话,就给了黄丞一个可以和他们周旋到底的机会。



黄丞离开凉国皇宫,来到了驿站里,提笔写信,写了两封。



一封就是写凉国的态度,也就是自己和李义君的对话,这封信交给使节队伍中的人去送,信中强烈说明了一点问题,是说,已经按照陛下旨意,和凉国商谈要不要打仗的事情,信中内容语气颇为强势,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



这封信要是让凉国看到了,他们必然会以为,今日的魏国,当真就是不怕打仗。



这是他故意为之。



一封,是在凉国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推测出的凉国朝中大臣的各个情况,这封信比较机密,通过锦衣卫的情报成员,传递给京城。



写完这两封信,黄丞长吁一口气。



今日一役,算是赢了凉国一筹。



凉国皇宫里。



一秒记住https://m.miaoshuwu.cc



徐凤云正和黄丞在交谈。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今日的局势:



“这个魏国使臣所表达的意思,当真就是要战便战?”



“回陛下,八九不离十了,魏国使臣的态度很明朗,显然,他是有备而来,态度无比强硬。”



“我们安插在魏国中的探子不是都说,黄丞这个人比较胆小谨慎吗?”



“陛下,微臣怀疑,这是黄丞的故意为之。”



“...”



徐凤云皱起了眉头,思虑半晌,问道:“现在唐国那边的动静怎么样?”



李义君回答道:“陛下,魏国的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一时半刻,微臣估计,唐军是不会有什么动静了。”



徐凤云这下子眉头皱得便是更紧了,他接着问道:“端国呢?”



李义君道:“他们采取的措施,依然还是隔岸观火,不过,微臣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在看唐国的态度,同时,也在小心提防着唐国的确切动向。”



也不愿端国如此。



唐国和端国的密谋,说是借道,万一到时候道借了,不还了怎么办?



人家端国担着风险呢。



徐凤云认真想了想,叮嘱般向李义君说道:“先将魏国的使臣晾在一边,让边疆冲突这件事情在酝酿两天,等他们先忍不住了,让我们占据主动,同时,也看看唐国到底的是什么意思。毕竟,现在各国当中,唯一能和魏国一较长短的,就只有唐国了。”



他有些想不通,不明白唐国皇帝还在等什么。



如此一个绝佳的机会,要是在错过的话,下一次,可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李义君抱拳告退。



目前也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世人都说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所以,即使是事情的发展真的到了唯有战争可以解决的地步时,哪也不能是凉国率先向魏国爆发战争。



唐国,是最好的冤大头。



因为就算是巅峰时期的魏国,面对唐国的整体实力,恐怕也就是五五开而已。



可是唐国却一直瞻前顾后,这让凉国很是着急。



李义君到目前为止,不仅顾虑这个问题,他所顾虑的,还有其他事情。



比如,魏国皇帝封禅在即。



只要一旦在楚国封禅之后,魏国的皇帝,在诸国之中,可真就是无敌的存在了。



届时,民心所向,在打可就难了。



可是,坏消息依旧隔着万里河山传了过来。



赵长青在楚国进行封禅了。



而且封禅仪式很圆满。



现在的赵长青,已经是集两国大地气运于一体了。



除非真的是有天人境界的高手出动,否则,赵长青便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高手。



天人之下第一人。



这是赵长青足足努力了九年的结果。



李义君知道这个消息后,知道有一些事情也是无力回天了。



赵长青的崛起是注定的,但魏国的国运,能否改变,还是一个未知数。



李义君对自己的大脑有很足的自信,他相信,假以时日,会让魏国的国运衰微,助凉国成为这个天下的霸主。



对于魏国的臣子们来讲,最难的并不是黄丞,而是暂任户部尚书的沈万三。



他是绞尽了脑汁,也想不明白,有关反制他国的有效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