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装成为商队的吴良等人很快便进入了三门村。
此前见到村民们都向村中的那棵大桑树集合,因此他们也没有挨家挨户的打听,径直前往大桑树去见这个村子里的人。
“?”
忽然见到一行三十余名陌生人来了村子,那些聚集在大桑树下面的村民自是立刻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吴良等人此刻心中亦是十分疑惑。
因为他们来到近前才终于发现,这些村民正跪在大桑树下仿佛在祭拜什么东西,而所跪的方向正是东方忽然出现的那一大片云海。
“叨扰了,我们是路过此处的行商,如今天色渐晚,只怕入夜以前难以到达最近的城镇,又恰好看到你们这个村子,因此前来借宿一晚,不知……”
面对村民们疑惑的目光,吴良笑呵呵的施了一礼。
然而话才说了一半,一名看起来至少年过六旬的老者便已经打断了他,面色严肃的说道:“远来便是客,借宿一晚自然不是问题,不过如今我们正在祭拜仙山,因此实在不便接待诸位,可否请诸位在旁稍等片刻?”
“祭拜仙山……善。”
听到“仙山”二名多出了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
这座小山并不算高大,但在云环雾绕之下,看起来的确像是仙境,何况人间的小山也断然不可能浮空到云海之中,这本就不符合常理。
除此之外。
吴良还看到小山的山脚之下立有三道使用岩石修建而成的古朴门楼,三道门楼并列而立,仿佛那座小山的山门,指引着朝拜者前往。
门楼上好像还刻有字迹。
只可惜距离太远,而那些字迹又没有经过涂色与突出处理,吴良只能隐约看到四个字的轮廓,根本无法看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字。
“这……”
这一刻,吴良脑中出现了无数个问题想要发问。
但此刻村民们都在虔诚的跪拜,他实在没有办法打扰,只得暂时忍耐下来。
不过关于这个村落的名字,吴良到有了一些猜测。
“三门村”,会不会便是因为这浮空山前的三道门楼而得名?
带着心中的诸多疑问。
吴良又尝试着站起身来离开了大桑树下的这片区域,再次抬眼向那一片云海望去。
那座小山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只能看到一片棉花状的云海!
两该是:“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蜄”便是“海市蜃楼”中的“蜃”,乃是一种天朝神话中的巨大海怪。
诸多古籍中证明,“蜃”的原型其实就是“蛤蜊”。
只不过“小曰蛤,大曰蜃”,“蜃”在此时人们的认知中,乃是一种已经大到难以形容的蛤蜊,可以与传说中的“鲲”相提并论。
而这种“海市蜃楼”显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理解之中便是“蜃”吐出的仙气呈现出来的仙境景象,因此才有了“海旁蜄气象楼台”的说法。
而且就算是这种说法也只有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士族才知道。
加之如今信息传播的方式极为闭塞,大部分接受不到教育的百姓,则只会将其当做仙境,认为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不过面前的景象是否属于海市蜃楼的范畴,还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信息左证,吴良暂时只是猜测,还向村民们询问更多的信息才可得出结论。
其实最令吴良惊奇的还不是这个,而是面前这座“仙山”出现的范围。
在村民们祭拜仙山的过程中,吴良已经绕着这座大桑树,而且大火还是青壮年,一不小心便要吃掉全家一个月的口粮。
“哪里话,老先生能为我们提供居所我已是感激不尽,哪里还敢要求吃食。”
吴良还了一礼,凑到老者耳边道,“为答谢老先生,我携带的行李中还有一些肉脯,不过也是不多,恐怕不够分给村里的乡民,稍后待人散去了,我命人给老先生送去一些,请老先生务必笑纳。”
“肉脯……”
老者应该也是许久没尝过荤腥了,哪怕他的牙口一看就已经嚼不动肉脯了,眼睛里面照样还是亮了一下,连忙施礼谢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怎敢接受公子如此厚礼……既然公子坚持,老朽却之不恭,谢过公子。”
“不必多礼。”
吴良轻易收买了老者,接着又道,“话说咱们这个村落名叫三门村,应该便是与那座仙山前面的三座门楼有关吧?”
“正是如此,其实这个名字是大汉时才有的,听说在大汉以前,我们这里叫做长桑村,乃是因这棵不知活了多少年的老桑树而得名,‘长桑’便有‘年长之桑’的意思,那时来往车马行人都将这衷于旅游,因此也的确没有搞这么一出的必要。
如此沉吟片刻,吴良又问:“不过话说回来,方才那浮玉云端的仙山真是令我大开了眼界,你们倒是对此见怪不怪,难道这座仙山时常出现么?”
“倒也不算寻常,这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