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939,张安和到了潞阳
里面有二十多台电动的缝纫机。和外面的结构差不多。只是多了马达。不用人力踩踏。



“有电吗?”张万和问道。



“有柴油发电机。”赵刚回答,“电厂没有。”



“柴油有点贵啊!”张万和不舍得,“咱们暂时还是用脚踏的吧,等以后……”



“杨岳说了,新一旅用一百套军装换一桶柴油。”



“什么意思?”



“你分配给我们新一旅一百套军装,我们就给你一桶柴油。”



“你们有柴油?”



“没有多少。但是杨岳答应给你弄到。鬼子那里有。”



“好!好!”



张万和十分的高兴。



有柴油,又有柴油发电机,电动缝纫机完全可以派上用场啊!



当然,这种“高科技”的东西,需要培训一些人员才能使用。



但是,显而易见,它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是惊人的。或许,日产五百套军装都是有可能的。



这对于八路军来说,或许真的能够解决夏装的问题。



等夏装生产出来,首先给杨岳分配一套。聊表谢意。



“这是独立团在安泽缴获到的棉花,已经送来了。”



“过几天的时间,阳泉缴获的棉布也会大量送来。”



赵刚简单的介绍。



他眼下的工作重心,是恢复潞阳的生产。



八路军要尽快的将晋东南这块宝地利用起来。所以,指挥新一旅战斗的任务,已经交给129师邓政委亲自接手。



对于新的工作,赵刚还是非常积极的。



后勤生产也非常的重要。



八路军真的是太穷了。连穿的都没有。吃的也很少。



延安那边基本上是地瘠民贫,想要保障自身的供应都困难。据说那边已经有人建议,准备去开拓南泥湾了。



赵刚请问过别人,得知南泥湾是一片荒山野岭,几乎没有人耕种。想要垦荒,必须从头开始。甚至是有可能需要调动主力部队去种田。否则,依靠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做不了。相对来说,晋东南这个脚盆就富饶多了。



这里有上百万的人口啊!



这里有相对肥沃的土地。



有人口,有土地,当然是要努力的发展了。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