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这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今日第一章!)
欧阳辩细细研读前几任前辈的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写给一个人看的,此人叫胡则。



欧阳辩对此颇为好奇,就查了一下胡则的资料。



原来胡则此人颇为不凡。



胡则,字子正,永康胡库人,被百姓称为“胡公大帝”。



宋太宗端拱二年登进士。



胡则于宋太宗端拱二年登陈尧叟榜进士,开宋朝八婺科第之先河。



在他浮沉宦海的四十七年中,先后出知浔州、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等十个州郡。



按察江淮、京西、广西、陕西等六路使节。



并曾担任权三司使吏部流内铨、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朝廷重臣。



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是北宋前期政坛一位中高级官吏。



二年后释褐,补许州许田尉,至七十二岁,宋仁宗景祐元年以兵部侍郎致仕。



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使民,勤政廉政,做了许多功国利民的好事。



例如签署贝州观察判官时,把十来万服役民夫遗送回家;



担任福唐郡守连上三道奏折痛斥将官庄田标价出卖的不义之举。



减租平值;整治钱荒,为国理财;



勇改盐法,变官卖国商销等等。



所到之处,政绩斐然。



胡则清正廉明,颇有政绩。



尤其于明道元年,直言极谏,要求皇上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



后世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信奉的胡公大帝就是这个胡则。



“原来是这位啊。”



欧阳辩砸吧嘴巴。



再看看述职报告,欧阳辩忍不住笑了起来。



怪不得勾当司这么被人记恨呢。



当时胡则权三司使的时候,已经到了晚年,他无欲则刚,所以对三司的折腾几乎是毫不留情。



他手上的刀就是勾当司。



当时的几个勾当司主事就是他推荐的,在他的支持下,狠狠地杀了杀三司里的歪风邪气。



原本三司只是每年年审,到了他这里,三司每个季度审一次,每年要审上四次,每次审核都要大动干戈,若是查出点什么来,胡则都要上奏皇帝处罚,毫不容情。



各司案不敢对抗胡则,却把怒气都撒在了勾当司的身上,以至于胡则离任之后,勾当司都成了三司各司案的眼中钉肉中刺。



胡则在任期间,三司各司案几乎都有主事下马,被清退的胥吏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有被当场打杀的胥吏。



大宋朝刑不上士大夫,但不杀士大夫,不代表不杀胥吏。



胥吏之间关系密切,有很多都是相互联姻,拔出萝卜带出泥,勾当司既然当了刀,自然要被这些人所嫉恨,这也是因果相连罢了。



勾当司得势之时气焰熏天,失势之后万人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理解是理解,但欧阳辩既然进了这个坑,就得将坑填起来,不然他根本没法做事。



——



几日之后,包拯乘坐着当年欧阳辩送他的马车,和平常一样早早就来了三司坐衙,才刚刚到达三司,就看到了鬼鬼祟祟地王启日。



包拯冷哼一声:“来就来了,干嘛鬼鬼祟祟。”



王启日笑容可掬,花白胡子抖动,两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缩着脖子点头哈腰道:“包大人早啊。”



包拯哼了一声:“跟我进来。”



说着包拯一马当先走在了前面。



王启日也没有了之前颤颤巍巍的模样,手脚轻快地跟在包拯的后面。



进了公廨之后,包拯自顾自的在办公桌坐下,王启日小心翼翼地站在桌前等候包拯说话。



包拯眼睛都不抬一下:“说吧。”



王启日嘿嘿一笑:“根据你的吩咐,小人将勾当司的所有事情都像小欧阳大人汇报了……”



包拯斥道:“大人就大人,什么小欧阳大人!”



“是是,欧阳大人。”王启日赶紧认错。



包拯道:“近几日他都干了些什么?”



王启日拱手道:“回包大人……”



包拯一瞪眼:“直接说话。”



“是……欧阳大人近几日按时上下班,每日所作只是就是阅读往日文件和勾当司的规章制度等等,还有一些其他关于三司的规章制度等等,所看的都是这些基础类的东西。”



王启日小意地观察包拯的神色,他惊骇地看到包拯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



虽然很轻微,但明显看得出来那是微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