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锦衣玉令》 第171章 甚为可疑
,那魏骁龙甚至越发来劲。



他带领的一干晏军,就像山中的兔子似的,一打就跑,就像头上虱子,怎么都抓不着,不仅如此,晏军每每还会留给他们一些字条。



譬如:



“漠北草原那么美,你却惦念我娇媚”



“寒风乍起,汝娘盼归”



“天下风光千千万,一生哪能看得尽”



“毡帐冷,无余被,回首漠北离人醉”



“大晏河山虽是好,不如家乡儿娘笑”



“北风切,情难绝,问君多少离别泪”



“古今战事,不论荣辱,入侵必亡”



“……”



一开始兀良汗兵看了字条,嘲笑晏军只会做娘们儿样子,只通风月,不会打仗。



可是,随着战事在孤王胶着,兀良汗没有了刚开始那种势如破竹的优势,再看这些小字条,许多人便生出了惆怅。



要入冬了。



入冬后的漠北草原极为寒冷。



毡帐够不够暖不暖?



被子够不够厚?



炭火够不够御寒?



老娘娇妻和孩子,有没有吃,会不会冻着?



孤王越是打不下,兀良汗军队里的丧气就越重。反之,晏军得到支援,士气高涨,好几次小股作战,也敢短兵相接的肉搏,还有赢面。



巴图大骇,不再像刚入松亭关那样一路推进,也不再强行进军孤山,他痛定思痛,反思复盘,发现中了晏军诡计。



一令下,兀良汗退后十里,驻扎在孤山以北,修整军队,以图后计。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有勇,且有谋,不会意气用事。



但是战事不妙,脾气本就暴躁的巴图,更是狠戾了几分。为了不让大军产生退意,他下令斩首了几个在营中鼓吹退回去过冬的将士。



二皇子来桑见此情形,临夜敲开帅帐。



“父汗,儿有一计。”



巴图正在气头上,闻言皱起眉头。



“说说看。”



来桑心知父汗看不上他那点军事才能,但不要紧,他会证明给他看。



来桑低头道:“兀良汗长于骑兵,但火器也是一绝,父汗何故不用?”



巴图一听变了脸色。



他看着来桑,神色莫辩。



“火器已被先汗王毁去大半,为父也在先汗王面前发过毒誓……”



来桑一笑,“父汗太重情义。毒誓若能应验,这世上还有人在?”



————



烽火狼烟里,暂时的安静并不会让人彻底放松。



反之,突然的安静,反倒催生了紧张,让人们血脉贲张,亢奋又惊惧,激情又后怕。



炙热的战火席卷永平府,铺天盖地全是与战争有关的消息,巴图还没有打进来,卢龙这座城池却已被点燃,能远走避祸的百姓早已拖有带口离开,没处可去的人们纷纷关门闭户,就连前几日热闹的茶楼酒肆,都歇业了大半。



时雍入住大晏军营,赵胤对她管得极严,不许她去营中闲逛,除了为他端茶倒水,针灸推拿,根本无事可做,直到她旁听了几次战局,为赵胤献出“游击之战”和“攻心之策”,这种悲催的“奴隶生活”终于到头。



赵胤讶异于她的足智多谋。



更震惊于小小女子,竟有孙子之才……



来自于他的疑惑目光,时雍自是感受得到。



她其实受之有愧,但又不好告诉赵胤,这些东西只是“借用”,是她根据当前形势做出的一种基于后世来客“见多识广”的本能触发,并不是她真的会排兵布阵,不仅没有孙子之才,连老子的见识都没有。



当然,能让赵胤佩服自然是好。



孤山传来捷报的第二日,春秀和大黑就被朱九接入了营里。



这本是好事,可渐渐开始有人怀疑了。



春秀年纪还小,做小子打扮,分不出雌雄,大都督打仗带一条狗也无可非议,就是大都督营中新来的近侍,肤色太白了,个子太小了,声音太娇了,没一处像个能打仗杀敌的爷们儿,还日日跟在大都督身边,甚为可疑。



……



------题外话------



PS:求月票推荐票,姐妹,请投我!



PS2:晚上七点左右,还有加更!    。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