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南粤,临州。
“废物,一群废物,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你们还不能把钱收上来吗?”
墉王面色铁青,咬牙切齿的瞪着手下,那模样恨不得能把人生吞了。
几名官员小心翼翼朝着墉王看去,连大气都不敢喘“王爷,那些商人们已经尽力在筹备资金了,可他们大多资金都调集不过来,还有许多人手中只有现货,就算想给钱,也拿不出来啊。”
虽然南粤一带的其他商人都会阳奉阴违,但这些从南境来的商人却很清楚,如今墉王才是他们最后的靠山。
墉王闻言,就算再怎么恼火,也知道自己再怎么逼迫,都没有办法。
“让他们尽快。”
他语气凝重的说到“朝廷方面已经传来消息,太子已经回京,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会一路南下,如果再不快些把持朝廷命脉,我们可就完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周闲却突然接过话茬,对墉王说到“王爷,在下倒是觉得,可以让他们将手中的货物也一起送来。”
这话让墉王一愣,不解问道“周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货物放在手中,也不能变都属于沿海地带,船只本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造船厂当然不少。
一时间,各地的造船厂纷纷来到皇都开始打探消息,想要确定这笔订单最终落入了谁的手中。
紧跟着,朝廷里又传出了另外一个消息、
这一次的订单采用投标的方式,并且想要参与投标,就需要加入东秦商会,接收朝廷收编整改、
不过所谓的整改,也就是按照朝廷说所的股份制,对船厂的财产进行清点估值之后,以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入股,余下的部分则是由朝廷按照股价,拿出价值百分之五十一股份的银子放进商会。
虽然这么看起来好像是朝廷把银子从左口袋放进了右口袋,但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朝廷的这笔银子是可以被拿出来用作规模扩张的。
也就是说,接到订单的人不光是接到了一笔大生意,还同时得到了朝廷一大笔的资金,不过代价就是以后获得的利润,要跟朝廷平分。
可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在为了东秦集团而新开设的商务部里,几乎每天都是宾朋满座,更有无数人想在借五千万来着。
“可是这么多的资产,就算朕全都并购了,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他对炎帝和梁休十分信任,可对新政的作用却依旧一知半解。
赵东得意一笑,道“陛下多虑了,能够通过我们评估的,全都是优质资产,且不说大部分的银子放进商会之后,并不会很快调用,就算用来扩张规模,也是只赚不亏。”
“未来朝廷靠着这些钱带来的收益,足以支撑朝政运转还有盈余,到时再将盐铁矿藏这些行当全都收归国有,朝廷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更何况,如果把这些资产全部收入商会,至少能多出五十万个就业岗位,那些无所事事的流民有了正事要做,自然不会再惹是生非。”
“此外,太子殿下已经和佛郎机国签下订单,东秦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如果卖不出去,也可以卖给他们,不需要担心销路。”
虽然这些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如果展开来讲,可以讲三天三夜,但嬴戟只需要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所以赵东也大概简单介绍了一下。
在听完赵东的解释之后,嬴戟缓缓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