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3章 灾后又见她
br />
不但活着,还和国子学和太学的学生、仆役们,在汴河畔施粥赈济。



她真是个,真是个像那鳌虾一般坚韧而有生命力的小娘子!



邵清这么毫不掩饰地表达喜悦之际,实诚的大兄弟吕刚,在好消息里又补了个可能有些扫兴的细节。



曾府的线人说,姚娘子的命,应是曾家四郎救下的。线人跟着曾缇出去寻人,绝没有弄错。



邵清怔然。



原来,这女子与她养的鳌虾一样,并非强悍,只是有人从天而降救了命。



但那又如何,重要的是她活着。



一瞬间,邵清甚至分外感激曾纬的存在。



是条好汉,有担当的儿郎!



邵清当时作了这般念头,此刻在洪水退尽的汴河畔看到忙碌的姚欢时,这念头愈发强烈了。



秋风萧瑟,但施粥处,一片热雾蒸腾。



七八口大陶锅前,皆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伍,老者两队,童子两队,女子三队,成年男子一队。



锅灶边除了掌勺者,还有一人似乎在收取领粥者手里的东西,然后扔到脚边的竹筐里。



更有军巡铺的两名军爷,带着几个头戴儒巾的学子模样的年轻男子,来回走动,维持秩序。



邵清看了一会儿,拦了一个捧着热粥出来的小郎,温言打问:“哥儿,这粥,怎么领?”



小郎先畅快地喝了一大口稠粥,将两颗红枣一起嚼了,吐掉核儿,方道:“此处规矩多,但规矩亦有道理,确实不乱哄哄的。你先去那柳树下的大嫂处讨个签子,排去男子那队,不可排错。你排到时,将签子给了,就能喝到粥。莫想重复领呐,柳树下那妇人的眼睛,利得很,谁的面孔都记得,到底是经商之人,精明。”



邵清拱手道谢。



他又抬眼看向锅灶方向。



隔着氤氲的热气,姚欢的身影若隐若现。她的手脚,看起来比太学的仆役还麻利,即使不时与身边的美团指挥几句,也不耽误盛粥。



真是个好人儿。



邵清由衷赞道。



却又感到一阵落寞。



他就这么远远地看着,直到身边又经过一对母子,母亲对孩子说:“就在此处吃了吧,莫冷了沾上疫气。”



邵清闻言,心中忽地有了个念头。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