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438、华夏衣冠
(半小时后修改重复的部分。)



所有课堂都是开放性的。



你想学什么,自己来选,修到了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一门课程,你掌握到不同的深度,就有着不同的学分。



同一门课程,也会有不同的老师授课,选你自己喜好的来。



你也可以不上课。



学生的时间极其自由,可你如果不自律,年龄超过12岁,平均绩点低于红线,那就会直接被注销学籍,在这一条上没有任何情面可言。



总之。



曙光城奉行“因材施教”、“勤能补拙”,不够聪明还不用心学习的,也没必要继续读书了,你可以去做点别的事情。



“曙光城没有学历,都是按绩点说话。”



“就连那些教授、研究员都是按照积分说话……学园区的竞争压力,比江城大学高了很多倍。”



“当然,学习氛围和研究氛围的确是最顶尖的。”



作为学霸,林涧仅仅是去报了个名,就感受到了学园区的竞争压力,能够想象到,混子、学渣在这里会有多么难受了。



当然。



这不是说那些人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学园区所有课程都是开放的,没有学籍的社会人士已经可以选课来听。



唯一的区别就是……只能站着学。



回忆了下江城大学的状况,林涧敢保证,要是按照学园区的标准来,那肯定是哀嚎遍野。



毕竟超过90的学生,都是在摸鱼……



炎帝国的教育体系,与幻想降临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就在于,帝国承担了学费,这直接就解救了欧美学生那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贷。



对于华夏人来说,却没什么用。



教育市场化、快乐教育、减负,学校里能够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只有在课外辅导中才能学到精髓,才能考上好大学。



进了大学,就是享受花花世界,各种活动,各种社团……学习,并非是重心。



毕竟。



那句流传甚广的谎言,依旧发挥着作用——上大学就可以玩了。



这是基础教育压榨后的报复性娱乐,也是华夏高等教育的缺陷,许多专业连立意都不明,一家家都想办综合性大学,偏偏资源实力又不够……



林涧可以说,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其实算不上专业人才。



对比之下。



曙光城的教育体系就要强出太多,可是这么强的教育体系,是堆积了半个世界的科研资源,每年二十万亿的资金投入所带来的。



帝国政府就算想搞这一套,都要掂量掂量是否能够负担得起。



学、研、产。



这一套的完整闭环的建立,才是曙光城的立身之本,它不光是武学圣地,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未来还有可能是金融中心。



金融诞生的目的是用来调度资源,协助发展的。



但世界上的金融行业已经走偏,成为了零和博弈的战场,也就是——**。



真正需要资金、资源的企业、产业,却少之又少的能够收到金融的助力。



所以,曙光城的产业发展起来,财政有结余之后,必然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投资计划,优化产业生态、提高社会生产力,是这个投资计划的原则。



这么持续发展下去。



曙光城未来恐怕会成为世界中心……



“不仅仅是教育制度,我感觉曙光城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太先进了。”林涧还是把自己最直观的感受说了出来。



这个先进不是体现在科技水平上的。



而是体现在制度上。



人民的认知、觉悟、精神,城市的发展、目的、规划,所有人,所有组织,都有方向,都知道该做什么,这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气息。



一种难以言喻的朝气蓬勃。



吴树人喝着酒,笑道:“先进谈不上,目前曙光城的规划设计还只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只是将原本不合理、可以改进的地方做好了而已,缺陷肯定有,但还可以慢慢改进。”



“你能感觉到先进,感觉到的朝气蓬勃。”



“那是因为这座城市,这个社会,它存在着希望。”



“它是李和带着八百万难民颠覆了原本的资本统治,在肃清之后,平均了财富,消灭了剥削,搬掉了人民头上的几座大山后才建立的。”



“没有了压迫和镣铐,它如何不充满生机?”



从贫民窟到现在,吴树人是看着这座城市推倒重建的,也知道李和为了让这座城市“打扫干净”做了多少努力。



李和做了这么多,人民自然会给他反馈。



所有人都在努力让曙光城发展得更好,曙光城越强,影响力越大,李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