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515、船小好调头
“安”很重要。



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够安心生活,才是新系统的核心,因为“去级取层”也好,“广修菩提”也好,都是为最后“还安悟得”四个字服务的。



鸟倦飞而知还。



任何社会体系其实都可以还,但问题是还了能不能安心,躺平嘛,谁不会?但有人只是休息下,有人却是认定未来是深渊,已经死心了,是真的“累了,赶紧毁灭吧”。



所以若不能安,谈何能还?



心安处即吾乡。



安的最终目的是心安,如此才能静下来去悟,然后能得,而心安之前,必须身安,毕竟知礼节尚且需要仓禀足,遑论心安。



所以信用体系必然不能跟原来那样,只是对社会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且代替了所有福利体系。



它得由次转主,成为主体。



成为主体的同时,却又必须得保证整个社会各阶层都能共享安定,那必须得将涉及上升渠道的教育完全剥离出来,让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教育标准里。



然后再将医疗、养老剥离出来,让所有人都享受一套相同的生存保障。



在这之外的,才是需要根据阶层划定的资源。



然后。



让所有职业都处在同一个范围内,不说绝对平等,但至少没有层次之分,更杜绝擅长管理的人才因为管理权限而获得不平衡的资源,从而导致权力的差异产生了阶级。



因此,在曙光城,是没有工资的。



所有的工作,只会因为对社会的重要性有着不同的权重,并且与所有同行相比,每年进行偏差值考核,从而确定最终的贡献值,影响每年最终的信用评分。



这样,脏活累活,如下水道工人,电网高空作业的这些工人。



他们的工作本来就累,本来就风险大,所以权重就高一些,努力工作,偏差值能上去,那么贡献值就高,每年获得的信用评分就高,积攒下来,最终信用等级就高些,享受的资源也多些。



相比而言。



那些坐办公室的,是,是可能学识高些,但学识本身就是能力的因素之一,能力已经影响力了每年的信用评分,但工作就是轻松,对社会的重要性就是不高,那么权重就是要低些。



这是一种平衡。



也不是说有能力的人就受到了歧视,而是你的能力不该成为你享受的资本,你得去发挥你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



比如说一个大学生。



你毕业了死命考公,死命内卷,最后去了街道办,得到了一个当地大妈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你觉得是铁饭碗,福利好,开心了。



但,国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是乡村建设需要这么个人才,还是街道办需要?



那自然是乡村。



如果是原来的社会体系,那自然不可能去乡下,乡下待遇多差啊,说出去也没面子,以后还怎么结婚生子,人生也坏了大半不是?



但现在不同了。



你去参加乡村建设,你去支援落后地区,你最大价值的发挥了你的能力,你工作的权重自然就高,贡献值就高,信用评分就高。



这才是良性循环。



然后,为了保证竞争只存在于心智成熟的人之间,对于孩子的信用评分是完全隐藏的,只会在18岁成年那天才显现出来。



而且。



对于孩子的抚养,不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更不能光有家庭抚养,家庭是社会人文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假,可并非所有家长都是合格的。



为什么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大。



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或者说,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不合格的,有各种各样缺陷的,所以,社会化抚养必须开展。



而社会化抚养,绝不是工业党张口就来的那种,不是什么家长不管,钱一交,就由机构来办,不管这机构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



这都不对!



什么是社会化抚养?



那是要社会尽到抚养责任!承担抚养义务!



从医疗免费的孩子出生,到婴幼儿养育中心,到幼儿园、小学生、初中、高中、大学,只要是在读书期间,三餐必由学校负责,由营养师严格制定,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白天属于社会,夜晚属于家庭。



社会与家庭的相辅相成,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的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多的集体化生活才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



这么一来,肯定会说给老师增加负担了。



但,学校里就只能有教课老师?就不能有生活老师?过去那种单纯强调教师身份神圣的情况要不得,曾经那种教师只是职业的情况也要不得,教师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本来就是高权重的工作,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多的是人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