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55、能够去感动人给些什么
人类之所以有艺术,就在于艺术品要表达自己的诉求,无论任何形式态度的诉求。



相比之下很多民间艺人的手艺,精湛美妙极了,但仅仅也就是精湛美妙,那只是但手熟尔的技艺,只是千百年来流传当中某个天赋精湛的家伙把这一行的手艺精炼提纯,那一件件手工艺品没有情感的诉求表达。



就像普通人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一样。



艺术品应该倾诉出自己的感情,哪怕是冰凉的冷漠。



用中国画传统道理来表达,也就是神韵,从一开始临摹学画,就要求有这种意趣。



而西方艺术在前期是习作,后期是创作,其中关键的分水岭就在于能不能倾注感情到作品里。



哪怕是一幅静物油画,一只劳动人民苍老的手,都能传递出画家的情感诉求。



万长生就是这么做的。



他也在不断进展变化,其实从他在观音庙里面画鬼怪神佛开始,就习惯于让人物填满画面,和传统国画没有背景的空灵,有些区别。



等在美院各种学习融合,甚至连罗有道那种卡通画面都被他吸收学习,现在很擅长画出来就是满满的场面。



中年男人坐在喧嚣热闹的观众席上,手上还扶着欢喜跳跃的女儿,周围所有人的身影,好像都是这样的热烈。



于是隔着几个座位的女主角,也静静坐着在这热闹喧哗的场面里。



两个人就有了些莫名的联系触动。



中年男人转头的目光,偶然看向年轻女主角的青春身影。



不堪重负充满消极情绪的身躯,眼神却有一亮的感觉。



万长生的绘画笔又换了,带点软尖的那种,轻触是钢笔细线,用力大点就能加粗加宽,算是现代化的毛笔特点。



更显他的白描功底。



粗细不一的线条在纸面上呈现丰富多彩的场景。



这是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之前俞天他们聊天就谈到这个问题,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在变,审美在变,连三观也都在变。



前些年一些流行的角色形象,现在简直就是口诛笔伐的反面人物。



连俞天当年成名作的潇洒小帅哥,现在也被冠上渣得不得了的头衔,所以怎么处理好这样一个离婚中年男人和年轻女孩的恋情关系,成了非常微妙的细节。



这直接关系到整部电视剧的观众缘。



有人的建议是在两人交集前,分别描述一段各自的工作生活,有个比较清晰的正面形象,再相遇。



可万长生手绘出来的场景脚本,所有人一看就懂了!



人山人海中,两道孤独的身影。



那种灵魂内心的孤独。



立刻跟刚才那种常见处理手段拉开距离。



也更考究演员、导演、摄像的功底。



缺一不可。



大明星很多,赚钱也多,他们很清楚自己要趁着红,竭尽所能的捞钱。



时间就是金钱和效率,囫囵吞枣的连轴转吧。



要的是在观众面前保持足够的曝光度,要的是形象人设。



偶像型的明星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演技上。



但总有些人想精益求精的打磨作品。



就像万长生他们这样无时不刻都在琢磨创作。



俞天显然就是这种。



挺普通的白T加工装衬衫,和杜雯有段时间给万长生的穿着设定也差不多,但人家穿出来举手投足都多了无数风采!



现在专注的盯着万长生的脚本,眼神不停变换,显然是在尝试寻找那种感觉。



最后若有若无的看过来,看到了坐在万长生身后的钟明霞。



那堪称桃花眼的帅气双眸,有种陡然一亮的变化。



他那几位同伴有鼓掌的,有拿手机拍照摄像的,主要还是吹捧:“天哥牛皮!随随便便就拿捏到了!”



果然俞天只是瞬间就收起了眼神,恢复刚才探讨的态度:“这样?”



万长生居然说:“浮夸了……”



众人楞了下,李明然带头哈哈哈大笑,所有人才笑起来,俞天也笑。



肯定不会有人斥责万长生,那不是打天哥的脸嘛。



万长生指隔着另一边的座位:“小钟你坐那边去,剧本你也看过的,我认为既然是内在的吸引,那就是精神上的感受,而不是外表,所以这种感觉不一定是第一眼,可能漫不经心的扫过,却好像被磁铁吸引住倒回去,然后有些平淡的慢慢看着,无意识的挪开,又看过去,再艰难的离开……”



俞天马上就懂了,开始用左手指慢慢的拍右手掌,动作帅气得好像在酒吧喝龙舌兰的舔盐那么好看。



但他这鼓掌的动作,就是对着前方,自己侧头好像百无聊赖的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