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活在影视诸天》 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察合台汗国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元朝廷的节节败退,以及江南中原地区的收回,虽然让众人看到了希望,可是曾云风也看到了其中的危机。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功业,不仅仅是这些而已,之所以元廷在中原地区节节败退,与他们的统治有着很大的关系。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忽必烈、窝阔台、拖雷等人留给他后世子孙的基业是庞大的。



这庞大的基业不会因为义军的攻势而轻易的瓦解,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一定就能恢复。



相比而言,蒙古人的恢复要简单很多,他们需要的只有战马、铁器、人口以及草场。



而对他们最大的局限粮草,却恰恰是中原民族最难受的一点。



游牧民族只需要有战马、人口以及广袤的草原,他们就能迅速的恢复,在火器时代没有真正到来之前,中原农耕民族应对游牧民族的措施永远是困难的。m.gΟиЪ.ōΓG



而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想要真正抵挡游牧民族的侵袭,必须要靠地形的优势以及长久的恢复。



只有国力强盛,民生经济恢复,中原地区才能真正形成对各地游牧民族的压制。



否则单单的一些措施根本是杯水车薪,只要一到两场战役就会耗光农耕民族长期的积累。



无论是战争的徭役,还是每年丰收以及播种季节的影响都会给农耕民族造成巨大的损害。



游牧民族他们需要时间,中原地区同样需要时间。



而游牧民族却需要的时间更短,说得难听一点,那就是中原地区需要很长久的时间来攀科技树。



可是这攀科技树并不一定那么容易,而在当前这个冷兵器与火器时代交接的点上,毫无疑问游牧民族有着巨大的优势。



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也许又一个18年后,他们又会诞生一批新的挽弓之士。



到那时几十万的军队对于他们来说相要简单的多,而中原民族想要调集几十万的军队进行作战,背后所依靠的必将是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徭役民众,以及巨量粮食的运输。



庞大的疆域所带来的战争物资的消耗是几何倍的差距。



在曾云风看来,这也不知道是好处还是坏处?



每当战争发起,每个中原王朝的文官大多数都并不是那么高兴。



尤其是治理内政的官员更是清楚战争对于农耕民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每次战争的发起,毫无疑问会耽误农时,甚至耽误粮食的收成,会引发一系列经济民生动荡。



这对于来年粮食的播种以及收割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中原王朝任何一次对外作战的胜利,毫无疑问建立在民众惨烈的付出之上。



无论是汉武帝也好,还是其他皇帝也好,打一场国战消耗的粮草是难以估量的,曾云风也要对此做好准备。



曾云风等人整装以后,继续出发,顺着丝绸之路的路线通关,而此时的他们已经易装改行走在河西走廊,毕竟在这里,汉人的影响力在逐步下降。



整个西域地区的丢失已经几百年了,从唐朝以后对于西域地区的控制愈来愈加的削弱。



汉人的影响力甚至还远不及唐朝时期。



唐朝后期行政权力与以军事力量的削弱,带来的是整个西域脱离了控制。



在那之后的几百年里,西域地区被一代一代草原民族的统治者控制,而中原王朝几乎已经无法控制西域地区。



可是曾云风却很清楚,西域地区虽然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甚至是荒漠纵横,更还有大片的沙漠。



可是这里地形却是异常关键,只有关死了西域地区的关口才能真正的让中原地区得到喘息。



而首先毫无意外的关键地方便是河西走廊的关西七卫。



关西七卫以哈密为首最西端的哈密卫为首,关西七卫意味着能否关闭河西走廊、祁连山与整个天山昆仑山,也让这里成为了尤为重要的关口。



失去了河西走廊,便意味着失去了攻取西域的机会。



同时这里几百年文化和国度的变迁导致各种文化交织,察合台汗国的政权变动也让这里乱成一团,兄弟相互之间的争夺从未停止,厮杀也从未停歇。



大元朝廷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韩国,甚至已经消亡的窝阔台汗国之间宗主国与附属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互制约甚至矛盾的。



相对应的伊儿汗国,金帐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他们的政权是相互独立的,几乎并不相互影响。



可是有一点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尤其是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必须清楚,那就是这几个汗国地区的统治者毫无疑问都是黄金家族孛儿只今的后代。



这些汗国只要强大起来,毫无疑问都会对中原王朝生起觊觎之心,因为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的例子摆在那里,因为他们之间很多人都自封血统纯正,即使他们的血统早就已经和铁木真八竿子打不着。



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经得起统一整个大陆的诱惑,大蒙古帝国曾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