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6 为儿起私心
次日早晨,卯时三刻(大概六点四十五),李青青起床时,除了三个小孩子外,其余的人都起床了。她竟然比王桔都起来的晚。



王老汉已经把茅房的粪水挑出来兑了清水,浇了山坡上一片南瓜地。



刘氏已经去菜地摘了黄瓜、莴笋等青菜并清洗干净。



王志用扁担水桶去村口挑井水,来回十几趟,把家里的两口很大的瓷缸全部挑满。



张氏把鸡放出来,又扫了家里及院子的地。



王亮煮饭,王桔烧火,已经焖了一大锅白米饭,打开锅盖盛出来放凉。这可不是早饭吃的,而是用来做青菜饭团的米饭。



以前李青青在娘家时,李家人也是这么勤劳,但是仍然穷的叮咚响。



古往今来,农民若没有好的点子,只靠着地里的农作物可赚不到钱。



李青青迅速的把尿桶的水倒到后面的菜地洗干净,然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听到弟弟、妹妹向她打招呼声,微笑道:“我教你们做青菜饭团。”



“好。”王桔羡慕李青青的厨艺。同样的食材,刘氏、张氏做出来只是熟了,远不如李青青做的。不过,王桔最羡慕的是李青青的医术,这可是能救人命的大本事。



“谢谢三嫂。三嫂最好了。”王亮的嘴巴很甜。



李青青把黄瓜、莴笋切成丁,莴笋用开水烫了一下,黄瓜、莴笋丁放少许盐,撒在米饭里搅拌,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圆圆和大小一样的青菜饭团。



雪白的大米饭,青绿色的黄瓜丁、莴笋丁,散发淡淡的米饭香、青菜清香,这就是简单低脂的青菜饭团。



王亮搓了一个,没搓紧,不好看。王桔也搓得不好,不敢再搓,怕浪费米饭青菜。看来青菜饭团也是需要技巧。两人望向李青青的目光更加尊敬。



不到半个时辰,二百多个青菜饭团做好,用底部铺有深绿色棕叶背篓装好。



王志背上背篓与王亮这就出发去县城售卖。



王志是成年人,但是性格内向憨厚,卖东西有点放不开。王亮虽未成年,性格外向放得开,脑子灵活。兄弟俩正好互补。



这时,又一锅米饭蒸好了,李青青等米饭凉了些,又做了二百多个青菜饭团,“爹、娘,你们先吃几个饭团,再去县城。对了,让大哥、弟弟也吃饭团。别饿坏了。”



自家就是卖青菜饭团,这青菜饭团又不是很贵的吃食,没道理自家人不能吃。



“老头子,快吃,吃完了走人。”刘氏边催促,边往嘴里塞饭团。



“青青,你也吃饭团,别饿着。”王老头刚才想了又想,到底没说青菜饭团怎么分利润。



他想把青菜饭团的利润多分给李青青一些,但是家里他不管钱,所有的钱都是刘氏管着。



大唐国男尊女卑。王村大多数人家是男人管钱,女人想用钱就向男人要。



王家却是相反。



原因说来话长。当年,王老头的六位亲人相继去世,被人传成天杀星,会克死一切活人。别说是娶媳妇,就连交个朋友都困难。



后来刘氏派媒婆跟王老头传话,要是婚后让她管钱就嫁了。



当时,王老头给亲人看病、安丧,把银钱都用光了还卖了两亩地,除了三排房子几亩地,一个铜钱也没有,二话没说就同意。



这般两人成亲。婚后刘氏管钱。



刘氏对儿女一视同仁,也不重男轻女,更不会嫌弃和前夫生的有残疾的王志。



同母异父跟同父异母是有区别的。王志兄弟姐妹五个就被刘氏教育的重感情,团结友爱。



王老头自是愿意儿女关系融洽,只是王志夫妻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张氏这一胎怕又会生女儿,村里人跟王老头提议让他把王志一家五口分出去单过,别让王志一家五口拖后腿。



王老头是琢磨过此事。他的亲生长子王浩为了这个家去当兵,远离家乡吃苦,还有很大的凶险,亲生儿媳妇李青青为了这个家弄出咸蛋赚钱。



唉,他希望李青青手里能多点钱,这样以后等王浩回来,不用再费心力去赚钱。



王老头给继儿子王志娶妻生女、给继女王月嫁妆嫁出去,已经做的很好。现在他想为亲生儿女着想是人之常情。



官道边,刘氏朝着背着竹篓的王老头高声道:“老头子,你想什么呢,我跟你说话,你都不应!”



王老头两道浓眉一挑,道:“青菜饭团赚了钱多分给青青一些。”



刘氏在家里时也跟着学做青菜饭团,做的比王亮、王桔还做的丑,心里是佩服三儿媳厨艺高,这么好的点子在娘家没有用,竟是便宜了婆家也是她们王家,就冲这点得奖励。笑道:“那是当然,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



王老头还怕刘氏不同意呢,没想到刘氏也是这么打算。老头认为刘氏喜欢李青青,偏向王浩,那就是对他生的儿子好,对他比前夫爱意多。不由得哼上当地的小曲。



刘氏不知道王老头高兴哼小曲是因为多情脑补了那么多,道:“难得天公作美,今天又是大晴天。希望我们家的青菜饭团全部卖光。”



老夫妻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