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37 不得不告状
李青青摊开双手,“我只是猜测,具体情况如何,要等他们回来才能知道。”



李蓝蓝不由得着急起来。



冯四喜报信后仍回河边洗衣服。



早晨,秋高气爽,明成县城外,官道两旁的小集市人来人往。



这个小集市经县令默许,附近村民在此摆摊售卖农作物、家禽什么的,方便县民购买。



摆摊的农民、小商贩大部分是常来的,彼此认识。



不过,今天有四个人摆摊卖面食,却是整个小集市的农民、小商贩谁也不认识。



这四人当中一个是高瘦的青年,一个是高瘦的少年,还有两个是小少年。



容貌生得最好看的小少年一句接一句的大声吆喝,“糖馒头,放了甜甜的糖的馒头,好吃的不得了,一个两个铜钱,两个只需三个铜钱,大家快来买。



刚出锅的又白又甜的糖馒头,老人小孩子没牙的人都能吃的糖馒头,快来买几个吃。”



太镇冯家糖馒头好吃又便宜,快来买,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只这一个小少年在卖力的吆喝招唤来往的居民,另外三人均是满脸通红拘谨放不开。



很快,就有一个走路缓慢胖胖的老妇人过来问道:“馒头?是不带馅的包子吗?”



仍是小少年迎了上去,笑呵呵道:“大娘,你说对了,就是不带馅的包子,不过馒头里面放了糖是甜的。”



这位放得很开的小少年就是多次做小买卖的王亮。



另三人自是冯家三兄弟。



今天是冯家三兄弟第一次卖吃食,他们在太镇卖糖馒头不好意思吆喝,到了明成县城仍是放不开不吭声。



没办法,王亮只能一边吆喝一边鼓励他们。



老妇人老眼一亮,还要确定一下,“放了糖?”



“放了。糖馒头是甜的。”王亮立即拿出一个木碗,那里面装有切成小块的糖馒头,递给老妇人,“大娘尝尝就知道了。尝一小块不收钱。”



“还能白尝啊。”老妇人忍不住笑了。她年龄大了,喜欢沾点小便宜。



有个穿着八成新花裙子戴着崭新银钗的矮瘦中年妇人凑了过来,望着老妇人问道:“好吃不?甜不?”



“好吃。甜。真是甜的。”老妇人边咀嚼充满麦香甜味的馒头块,边道:“我买六个铜钱的。我家死老头子就喜欢吃甜的,偏偏牙都要掉光了,吃麦芽糖太硬还沾牙,我看他吃这糖馒头正好。”



麦芽糖还贵呢,一小块就得六个铜钱。哪有糖馒头实惠呢。



矮瘦的中年妇人尝了一块,竟是花三十个铜钱买了二十个糖馒头,还道:“我带了篮子,你们把荷叶铺到篮子上面,把糖馒头放在荷叶上。”



老妇人一边付钱,一边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买这么多?”



“我家来客。有老人孩子。我买了糖馒头回去,让他们尝尝鲜。”中年妇人笑容得意,暗道:这要是在湘城酒楼,一小盘馒头才四、五个,就得二十几个铜钱。我买这么多才三十个铜钱。这馒头还是放了糖的呢。



太和县自是有酒楼,只是没有卖面食的。



县城里条件好的百姓,比如中年妇人去过湘城,也是见过世面,吃过馒头的。



王亮用筷子把二十个馒头一个个夹着放进竹篮,还问道:“大嫂,你瞧瞧这样摆着如何?”



中年妇人满意的点头,给冯大柱付钱,扫了几眼冯家三兄弟,咦了一声,道:“我怎么觉得你们有点眼熟?”



冯大柱脸上表情比较平静的解释道:“大嫂,我家是冯家,以前一直住在县城,几年前才搬出去。”



冯家三兄弟在县城打工,总有人问同样的问题。



“我就说呢。原来是老街坊。”中年妇人提着竹篮,怎么看着糖馒头怎么满意,夸道:“你家主妇厨艺可真好,糖馒头做的不比湘城酒楼的差。”



冯大柱一脸自豪。



王亮一脸羡慕的道:“原来大嫂去过湘城酒楼!”



“那是。”中年妇人得意的走了。



冯三柱望向王亮的目光带着敬佩,终于鼓起勇气张口道:“糖馒头,好吃不贵放了糖甜甜的糖馒头,快来买。”



他一口气喊完,脸颊通红,不过,心里小小的激动,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



王亮目光扫过走过摊子的人们,只要有人望过来就热情的吆喝,这是他之前卖东西自己体会到的经验。



时间飞逝,半个时辰过后,当冯家兄弟再次掀开棉布时,发现里面空空,今天带来的三百多个糖馒头全部卖掉。



平时话不多的冯二柱都忍不住激动的惊喜道:“王亮说的对,县城比镇里卖的快的多。”



冯三柱笑呵呵摸摸脑袋,道:“没想到县城的人比镇里的人有钱的多。镇里的人一个劲的说贵,跟我们讲价。”



冯大柱怀里的铜钱沉甸甸,嘴巴已经乐得合不拢了。



王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