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92 糖拌糯米饭
这回是李大林来了,一手举着火把,一举端着一碗香喷喷放了糖的糯米饭,高声道:“妹夫,这是家里今年的新糯米,我刚煮熟,你快趁热吃。”



王浩去李家推着一车的礼物,出李家时两手空空,连买的旧木车也给了李家。



这让李大林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李家的糯米大部分卖掉,只留了两斤用来明年给李三林成亲摆喜宴。



昨晚李大林跟李老头夫妻好说歹说才弄到三把糯米,然后用清水泡了,半个时辰前上锅煮,煮熟了又觉得没有菜光吃糯米饭有点单一,就把分到的没舍得吃的一块麦芽糖放在糯米饭上。



“糯米饭!”李大头闻到香味,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糯米饭那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好东西。



李大林还怕李大头要吃,连忙道:“我只煮了一碗。没有你的。”



李大头又咽了一下口水,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叔我婶婶竟是大方了。”



李大林只是笑道:“我妹夫难得来一次,得吃饱饭再走。”



“谢谢大哥。”这是李大林的一番好意,王浩就不客气,把糯米饭都吃完。



“大林哥,你过来,给你瞧一样好东西。看,这是王浩帮我抓的鸟,这鸟叫鹦鹉,它会说人话。”李大头忍不住跟李大林显摆抓获的漂亮鹦鹉。



“这是兽夹?我妹夫会的真多!”



“我家没有阴气。这次多亏了妹夫。我家没有糯米,也没有肉,我这就给妹夫十个铜钱,让妹夫下了山买点吃的。”李大头一口一个妹夫,转身去取铜钱,还道:“幸亏妹夫,不然我去外面请人来做法,要花掉很多钱。”



“都是亲戚,不用给钱。”王浩自是不收。



李大头一脸感激,道:“你快收下。你这人太实在太好。要是别人在我家做了兽夹抓住鹦鹉肯定就拿走了,才不会给我。”



“你都说了在你家,那鹦鹉在你家抓的自是归你。”王浩坚持不收钱。



李大头只能把铜钱收起来,感激道:“青青嫁了个好夫君,我们娘家亲戚都跟着她沾光。”



一会儿,李大林、王浩点着火把带着竹枪,摸黑离开小泉村。



黎明前的山林,黑暗无边,天地之间安静的吓人。王浩着急赶路,偶尔跟李大林说几句,都是问李青青以前在娘家的生活。



李大林常年走山路,自认为脚程快,没想到比不上王浩,夸赞道:“妹夫好体力。”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两人竟然走出大山。



“大哥快回去。这点钱给你和大嫂。”王浩拿出六十个铜钱交给李大林。



深夜煮糯米饭、爬十几里山路相送,让王浩对李大林有了好感。



李大林不是傻子,听出王浩话里的意见,这钱不是给李老头夫妻,也不给李三林,而是给他和邓氏,心里这个感激,道:“妹夫,我都没什么可以送你,你就代我向青青问好。”



王浩背着包裹挥挥手走了,他还有两件重要的事要做!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王村的村口出现了三个陌生人。



这三人是一家人,其中的小孩子就是李青青在赵秀才家见过的大名田长生小名冬瓜的小学子。



村人给三人指着李家的房子,高声道:“看见没,那座砖房,院子里有水井的就是我们村女郎中李氏的家。”



“谢谢。”田虎穿着七成新的长衫,脚蹬黑色千层底布鞋,左手提着一只活的母鸡,右手提着一篮子黄澄澄的桔子。



田虎是田长生的爹,少年时考取童生功名,后来屡次考秀才不中就不读书了,改去做小买卖,有了点本钱就在青鱼镇买了个小铺面,铺子一半卖书,一半卖字画,收入不多,也就比种地强点。



田虎身旁穿着蓝裙的少妇是戴氏,也就是田长生的娘。



戴氏体型瘦矮,典型的湘城人身材,皮肤微黄,只因脸上的五观长得精致,特别是眼睛又大又黑,仿佛会说话,是个耐看型的女子。



她今年二十三岁,十五岁嫁给田虎,十七岁那年生下田长生,去年生下二儿子田长平,已是两个儿子的母亲。



戴氏放眼放去,周围都是茅草房,有的茅草房甚至破旧的马上要倒塌,只有远处李家是砖房,便轻声跟田长生道:“看来你师哥家条件不错。”



脸上生有一些小雀斑的田长生挺起小胸脯,自豪的道:“我师哥在军队立下军功,他可厉害了。”



村人好奇的问道:“你们是李氏的什么人?是李氏的亲戚?”



这不前阵子李二林来看过李青青,一看就是几个月,村里人就以为田家三人也是李青青的娘家亲戚。



田虎夫妻不约而同的道:“对。我们是李氏的亲戚。”



戴氏得的是怪病,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要不是为了求医,也不会来王村找李青青。



“哦,你们真是李氏的亲戚,那我带你们过去。”村人一下子热情起来,主动在前面带路。



很快,王家就到了,田长生大大方方的朝院子里喊道:“师哥、师嫂,冬瓜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