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72 宾客临门
大件的家具、行李在昨日就搬过去了。今天象征性的带些小包裹。



家里的大牲口、家畜全部带走。



“大黄了县城。我们村子现在就只有一头水牛。”



“不止是大黄,还有大骡子呢。”



“县城离家族,你们要经常回来。”



“你们家真是越过越好。现在都要去县城住了。”



王族的人对王家人十分的依依不舍。



王亮特意走在后面,拉着郑元单独说话。



“郑哥,我们家搬走了。我三嫂让我给你带话。她说你以后可以去她开的包子作坊进货。她还说,你的身体不能太疲惫,提议你买一头驴子,这样每天早上赶着驴去包子作坊进货,再去周边卖包子,顺便还能拉几个路人。”



“我听弟妹的。多谢。多谢弟妹,多谢你们家。”郑元是知道李青青有多么的忙,在这种情况下,还记得想着他今后的营生,感激的跟什么似的。



郑元做小买卖这几个月赚了近十两银子,这些钱都够买两亩了,自是够买一头驴子。



李青青还免费给郑元药,让郑元吃了缓解断臂的疼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这些药包括价钱昂贵的参片。



等王家、王村的人来到李青青盖的大宅子时,早在此等候的张宝等奴仆放鞭炮、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大宅子的居住区有四个三进的院子,两个二进的院子,几排房子。



池塘、花果林在居住区的后面。



居住区过去就是作坊区。今天对作坊区没有对外开放。



客人只能在居住区转悠。



居住区的房子一律是砖屋。四个三进、两个二进的院子,房屋里面都摆着崭新的红木家具。这六座院子是主人住的。红木家具用的红木便是马家送的。



几排房子里面是普通木材做的家具。这是厨房及奴仆房。王家的旧家具被李青青留在了王村的老宅子。



“好大的宅子。比你们在王村的家大几倍。”



“这宅子真是太好了。我这辈子都住不了这么好的大宅子。”



“七弟、七弟妹,你们可真是太有福了。”



“王浩和李氏真是能干、厉害。”



王村的人震惊之后便是羡慕不已。



王老大有些眼花,可是这也不妨碍他参观新宅子,还一个劲的跟王老头道:“我就说你们怎么舍得从砖屋搬过来,原来这里的新宅子这么大这么好。我们这辈人你的命最好,生了个当军官的儿子,娶了个神医儿媳妇,又住到这么好的大宅子。”



王七很是感慨道:“同样是生三个儿子,我这辈子可享不了这样的福。”



王老头被十几个堂兄弟围着,王老八特意挤过来,俯在王老头耳边道:“难怪你不愿意当族长。原来你要住进县城大宅子享大福。”



王老头一直是嘴乐的合不拢,也没有跟王老八解释,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儿子、儿媳妇要在和县盖这么大宅子。他就是不想当族长,不想管那么多的事累心。



那边刘氏也被一群妇人围着,听到的一律是羡慕、道喜的好话。



她一个和离过再嫁,又跟娘家断绝关系的农村妇人,打死也没想到,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王浩争气当了军官,令她母凭子贵。



李青青聪慧、能干,又如此善良,对她视为生母。



她觉得自己的命真好!



就在王村的人参观李青青的大新宅时,赵山阳秀才一家来了。赵山阳哪怕要温习功课准备明年参加科举,那也要来王家道喜。



接着,和县的富贵人家大部分派出代表陆续来到王家道贺。



这些人当中包括和县的县令。



和县县令宋城山,今年四十一岁,举人功名出身,几年前托关系到湘王府,经过湘王府考查后,先是到湘城府当官,三年前派到和县当一县之主。



去年,宋城山曾经跟着湘王府、湘城府的官员去王家给李青青送湘王赐的匾及奖赏。



宋城山亲眼见过李青青,对这个小妇人印象不错。



后来,宋城山听县丞洪明说李青青的夫君当了正八品上的军官,离七品只差一步,那李青青妻凭夫贵,便成了军官夫人。



宋城山因为有一事求李青青,便对王家起了结交之心,正好王家送来的请帖。



宋城山便派他的嫡长子宋飞、嫡长媳林氏去王家道喜,同时送去一对古董花瓶。



宋飞今年十八岁,前两年考中秀才,清高的很,本来看不上王家,觉得王浩这个正主不在,王家有什么可去的。



宋飞无视宋城山的交待,直接打发身边的小厮去王家,还道:“你把花瓶放在王家便离开。”



小厮看到半人高的一对古董花瓶时,发现一个人拿不了,就叫上一个奴仆赶着马车去王家。



这个奴仆是管家的儿子,有时管家外出办事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