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539 重重有赏
今天卖鱼,邓氏得了一两多银子,还被全村的人羡慕,甚至有好些人说想把女儿嫁给她的三个顽皮的像泼猴的儿子当媳妇。



瞧瞧,挣到钱,还特有面子。



这种日子以前邓氏做梦都不敢想。



现在她娘家也要有好事了,她自是喜上加喜,更加欢喜!



邓氏为了确定一下,问道:“县令大人、全县的里正都要去我家?”



要真是那样,邓家名声可就太好了,所有邓家人都会因此事被人高看一眼!



邓氏的几个侄子、侄女的亲事肯定很好说了。



邓家好,邓氏就更好。



李大林看着媳妇的傻样,笑道:“对。明天我上午干完活,就从妹妹家借头驴,骑驴子去岳父家说一声。岳父肯定要留我吃饭,我晚上就不在家里吃了。”



“哦,好。那你明天要是赶夜路,路上可得慢点。大林,我们给我爹娘带些什么好,鱼?”



李大林道:“带什么鱼,岳父家的稻田里也养着鱼。我去青鱼镇买十斤肉带过去,你再看看家里有啥,给我备好了。”



邓氏哈哈笑道:“我是傻了。我娘家也有很多鱼。那个,我给我爹娘送块棉布吧。这棉布还是前些天青青送给我们家的,整整一匹,我给孩子奶奶做了身衣裙,再给我爹娘送几丈。”



李大林不管家里的事,随意的点头。



夫妻二人就在大厅里说话,也没避着康氏。



康氏心里不由得想起李三林。



这稻田养鱼连邓家都沾了光,偏偏李家的李三林没有沾到半点光不说,甚至连这么大的好事都不知道。



如果,李三林没有去军队当兵就好了,说不定就能和明天亮一样,跟着王老头去稻田养鱼,即学了大本事得了赏,还见到了湘城最尊贵的人。



康氏等着邓氏出了大厅,便忍不住再次跟李大林道:“三林在军队快半年,大林,你抽空去瞧瞧他。”



最近,康氏老是提李三林。



李大林便实话实说道:“娘,之前五妹夫有话交待,三林当兵三年,头一年不许我们家人去看望他。”



李二林回到家里跟明氏说了明天亮的打算,道:“天亮这么忙,我想着替天亮跑一趟,把岳父岳母接过来,只是怕我这个当女婿的说不服二老。”



明氏欢喜之余道:“还是弟弟去接我爹娘吧。爹娘性子倔强,那也倔强不过弟弟。”



几年前,明天亮为了说服明老头夫妻,不让明氏为了他换婚嫁给兔唇老男人,直接跑到山里呆了几晚,把明老头夫妻吓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别看明天亮是晚辈,但是在大事上面,明老头夫妻都听明天亮的话。



李二林与明氏准备上床睡觉。



李二林想起一事,忍俊不禁道:“刚才在路上,大哥说他和大嫂后悔没多买几亩地弄稻田养鱼了。哈哈,我就说大哥你们家没有盖房子,手里的银子比我们家多多了,竟是那般保守。”



明氏道:“你还说呢。大嫂今天才跟我说,她和大哥当时不敢多买地,是怕娘会让她们出钱给李三林买地!”



李二林一愣,而后道:“不可能的事。娘糊涂,就算提出来,也不可能!大哥、大嫂才不会听娘的。”



明氏低声道:“李三林不在,我们都过得很好,娘也没那么闹腾。李三林要是一直在军队就好了。”



李二林道:“他要是在军队锻炼的成个人样,有冯远的一半好,回到家里跟我们一起过日子也行。”



明氏想了想,觉得明天亮已经沾了李家的光前途无量,李三林到底是李家的人,心里还是希望李三林变好。全道:“三林要是能变好,我还是同意他吃住在我们家。”



李二林道:“他要真变好,那就有本事也能赚到银子,像冯远一样独立门户娶到很好的媳妇,不用跟我们住在一起。不说他了,我们睡觉。”



两天后,王家的稻田养鱼丰收统计数据完毕。



又过了几天,马族、郑家、卢家、邓家、王族等所有跟着李青青稻田养鱼的良田都丰收统计数据完毕。



一个刚下完小雨的早晨,空气清新,难得有一丝凉风。



湘王府议事厅传出来许多人放声大笑,而后是震耳欲聋的高呼,“王爷英明!”“王爷千岁千千岁!”



一个时辰后,湘城衙门门前贴出告示,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是首次稻田养鱼大获成功,七千六百七十五亩稻田平均亩产稻谷三百零六斤、鱼九十五斤。



二是湘王府马上推广稻田养鱼,想学稻田养鱼的人可以关注各县衙门张贴的告示。



三是湘王府重赏所有参与首次稻田养鱼的人。



王家李氏得赏:金二百两、东珠一盒。



丁升升官职文散官--从六品下通直郎,得赏金十两。



王老头封官文散官--从七品宣义郎,得赏金十两。



明天亮、杨林、曾晃封官文散官—从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