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2章 子龙求见
报纸文章看似是在中立客观称述事实,其实明里暗里都在捧公孙瓒而贬袁绍,井且暗示哀绍野心,接下来很可能会造反,向朝廷用兵。



百姓无不激愤、同仇敌忾!



只觉袁绍狼子野心!



不可不防!



常山郡真定县。



小人物赵云走进茶舍。



赵云一脸的愁容、迷茫。



放下行囊。



稍作休息一边喝茶一边刻画着出路。



赵云本足公孙瓒白马义从中的一员小将,在一年前,他惊闻兄长过世,故而辞去军职、归乡弃丧。



公孙瓒见赵云继续从军,就同意赵云的请辞,让他先回乡为亦兄亦父的兄长奔丧守孝,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赵云前脚刚走,战局就急转而下。



公孙瓒与袁绍交手早期。



本来是略占了一点优势的。



可这时几场关键性战役接连失利,导致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全军覆没,赵云听闻后,有心帮公孙瓒,但袁绍大军以及势如破竹攻入幽州、包国易京,让他也只能干瞪眼。



最终。



公孙瓒兵败惨死。



赵云不禁遗憾又愧疚。



公孙瓒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谈不上是一个明主,此人睚眦必较、不恤民情、过分激进,但建立白马义从、为中原多年镇守边疆,抗击胡人入侵的义举值得尊敬。



这种人。



不该落得如此下场啊。



公孙瓒对赵云多少有知遇之恩。



故赵云为自己没能帮到他而愧疚不已。



接下来。



该怎么办?



为兄守孝一年了。



现在也该重新出发了。



否则也对不起兄长在天之灵。



赵云自幼勤学苦练,只想能投一明主,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现如今这一身武艺,竟不知何处施展。



投袁绍?



不可能!



赵云足冀州人。



翼州是袁绍大本营。



如果想投袁绍早就去了。



当年,为何舍近求远、舍强求弱,投靠位于幽州苦寒之地的公孙瓒?



还不是觉得袁绍此人名声虽大却井非明主。



公孙瓒虽然实力更弱、但积极抗胡却是忠勇之辈。



赵云择主。



第一标准就是志同道合。



袁绍与赵云本不是一类人。



袁绍更是杀害了公孙瓒全家。



赵云怎么可能放下芥蒂去给他卖命?



他想起了一个人,刘备刘玄德,他曾经与刘备相处过,两人彻夜长谈很是投缘。



赵云觉得。



刘备是个人物。



未来成就应该不会低。



所以目前打算是去投刘备。



可是刘备现在下落不明、想投也找不到路子。



赵云正惆怅的时候,突然听见领桌的茶客,正在拿着一份报纸聊得井并有味,隐约间说起了公孙瓒、说起白马义从。



对此。



赵云很惊讶。



白马义从活跃于边疆塞外。



虽非常精锐、但数量很稀少。



中原人一般是不了解这支部队的。



为什么真定县小小茶馆里有这么多人谈论呢?



他好奇之下上前询问,接触到了报纸这种新鲜事物。



《中原十日报》二期茶舍都有收藏。



赵云借到手看完关于公孙瓒的报道感触颇深。



特别是看见那句熟悉的誓词:“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两眼一热。



心绪万千。



又想起与兄弟们驰骋塞外、痛击胡人的时候。



然而。



这世间。



再无白马义从!



那些兄弟袍泽也都不在了!



赵云心里对报纸、对曹昂产生几分感激。



如果不是他将这件事公布出来,又有几人能记住这支豪迈慷慨之师?



关于曹昂。



赵云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