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带之初的时候,那太学之中只有着几十人。
而到了昭帝之时,太学的学生便增加至一百人,宣帝统治时期便由一百人增加到了两百人。
到了元帝的时候,便迅速发展为一千人,成帝之时更是突破了三千人人。
而最多的时候,便是那东汉了,太学生都有两三万之多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原在于那文化的发展之上,可是十分重视的。
之所以有了这样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思想,才会推动那民学的基础。
不过,太学和曹昂追求的不太一样。
太学主要传授的是儒家思想,接受知识的人又是那些皇宫贵族的士子们。
而曹昂所追求的则是:有教无类,学以致用。
而曹昂所想的,正好就是那司马徽所想。
正是因为二人的不谋而合,所以司马徽才会想要留下来帮助曹昂。
司马徽说:“经过司徒大人的指点,这教材的样本已经编撰好了,请过目。”
曹昂创办学校,沿用了后世的方法,有必修,还有选修。
科学,伦策,儒学是必修的科目,而那选修科目则有很多,比如琴棋书画,农耕技术,医学经典,商学技术等等一大堆可供选择。
儒学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策论是培养辩证能力、研究政治韬略的学科,至于基础科学则主要以数学、地理、基本物理常识为主的一些基本知识。
如此教出的学生,不仅明事理能做文章,有基本科学涵养,更有一技之长,绝不是只会读书、说大道理的书呆子。
“不错!记住一点,许都学院是民学。既然是民学,就要以实用为主。”
“屠龙之技,不是不可教,但要因材施教。水镜先生只管放手去做,人力物力办学资金,完全不用考虑。”
曹昂计划将许都医院、许都一些作坊,乃至格物报、文学报,与许都学院合作,既能使学生学到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又让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