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3章 懵逼了
,后者是杜撰为主的人物故事。



其创作方式十分简单,人物塑造极其扁平,没有小说的三要素,没有起承转合,全都是类似童话寓言的小短篇。



《梁祝》是第一次以章回体方式写故事。



这是非常成熟的小说风格,对这个时代来讲跳跃很大,普通士子就算想要模仿,往往也只能写个四不像,暂时没有办法适应。



杨修却与众不同,因为他是许昌公认的才子。



杨修看完梁祝连载版以后,闭门十天,潜心研究,最终悟出小说写作的真谛,正式开始提笔写作。



然而就在杨修信心满满准备开始写作的时候,麻烦又来了。



杨修自己觉得已经掌握了写小说的精髓,但是写小说的精髓却在于那故事的情节。



虽然杨修对大乔很是不满,甚至怀疑她是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辈,否则一个女人怎么可能震动文坛、开宗立派呢?



这是她背后那个男人的手笔!



杨修不得不承认《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确实峰回路转、感人至深、精彩绝伦。



若如其他士子。



只是企图去模仿。



那根本没有超越的可能,反而会因为珠玉在前,而显得东施效颦般可笑,想要引起文坛与士林震动,自己就必须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写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为此。



又闭关数日。



脑子灵光一闪。



杨修发现前段时间特别火的长诗《孔雀东南飞》也好,现在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写得都是悲剧。



既然如此的话。



我杨修何不反其道而行?



写一个普罗大众都喜闻乐见的圆满故事呢!



杨修一下子找到大方向,听说梁祝的出版书开始发行,又专门把这个新版本看了一半。



与连载的版本相比。



这个出版成书的版本,无疑是精修加长过的,大乔以细腻的文笔,大量描写两位主人公三年求学过程中的故事,比文学报上连载版本更加细节丰富、引人入胜。杨修再一次开悟。



只觉时机成熟。



奋笔疾书。



不久后。



许都文报新刊登一部叫《琅琊传》的连载作品。



这作品的作者正是著名大才子杨修。



所以很快在许都引起关注。



曹昂看到作品名还以为这会是一个人物传记、或者英雄侠士的作品,等看完了具体内容后,整个人都懵逼了。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