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15章 巨大的进步空间
如果说,在寒窗苦读了之后,这最后学习的东西基本上是用不上的,那这样的情况肯定是非常浪费资源的。



不仅仅是浪费人力,更是浪费时间,浪费教育资源。



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虽然现在这大魏帝国已经是非常的繁荣,但是这样的情况不能够发生。



大魏帝国要求,这教育部门必须要实行以“学以致用”为第一,这样的情况便是能够为大魏帝国提供多元化的人才,而并非是一些目光狭隘,整天谈论不切实际的腐儒。



而大魏的朝廷在这佣人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完全不看你究竟是什么样的背景,更是不看你有什么样的地位,完全是靠着你自己的实力,完全是靠着你的才能,去定位你的重要程度!



大魏帝国选取人才的方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了。



能够让像艾伦这样的寒门子弟也有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



邓艾的祖上其实也是世家大族,在那南阳新野的邓氏一族便是这邓艾的祖上。



邓氏一族在那个时候非常的兴旺,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姓氏,只不过因为不善管理,所以家道中落了。



因为这邓艾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再加上邓艾的童年之中更是战争频发,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之中度过。



他的家境贫寒,而且还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并列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不过,最幸运的便是,这邓艾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还有那运气,接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此时的邓艾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年纪,他已经能够熟读论语,春秋等许多的儒家经典巨作。



邓艾在新野县之中的一个大户人家生存,负责放牛,一边儿借来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进行攻读研究,而他虽然是非常的年轻,但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



对于那兵法兵书,山川地理,也是非常的感兴趣。



邓艾理想就是通过知识通过努力,有一番作为,改变如今穷困潦倒的命运,这要是在汉朝,难度是非常太的。毕意



身为典型的寒族。



除非能遇到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提携。



否则邓艾就算再有才华,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出人头地。



现在时代变了,大魏帝国强势崛起,非但扫平了战乱的局势,更推广了纸质书籍建立学院,推出科举。



荆州学院在襄阳建立以后。



大魏教育部门下沉到荆州以后。



当地官府对荆州学院建设非常重视..而学院想要建设好取得政绩,最重要的就是得到足够优质深远,为大魏朝廷提供足够多的优秀进土。



为此,荆州学院的院长,荆州教育部门都动员起来。



他们游说各太家族土子进入学校四处劝学、推广教育,选拔县生郡生州生,而能进入州学的目前都以土族子弟为主。



大魏教育制度之下的乡学.县学郡学州学并不是学校更接近于学历,其中乡生资格是不需要考核的,而自县学开始到州.学必须通过对应考试。



这年头,教育刚推广,暂无学年概念,划分层次的并不是年龄,学龄而是水平。



所以在学校里可以看见,白发苍苍的老翁,可能与士几发的少年一起上课,因为他们的层次是一样的。



如果都是乡学水平,那么就一起识字认字。



如果都是州学水平,那么就一起研究儒学经纶数理化、文史政之类的高深知识。



虽然会造成很多问题,但是没办法,教育的事业,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慢惕积累。



邓艾是目前荆州学院之中,取得州学学生资格的学子之中,年龄最小的几个人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的寒门。



本来,以邓艾的条件,只能放牛没钱读书。



但发现邓艾是一个天才以后,荆州学院直接免学费将他给吸收进来,甚至还在吃喝住方面给邓艾提供很大帮助,让他专心读书心无旁鹜。



对此,邓艾非常感激,他知道之所以能如此。



全因魏天子,圣太子的功劳。



因为有大魏因为有他们,未来千千万万…如邓艾这样的贫寒学子…只要有天赋肯吃苦,就有机会出人头地。



不过老去子老院长还是帮他报名了。.



他们都很看好邓艾的才华才智即使今年没考上也没关系,太魏科考并不限制次数,可一直考到满意为止。



邓艾这么年轻。



让他体验一下也无法。



但邓艾不这么看,第一届科举意义非凡,而且相对来说这一届也是最容易出头的,他必须要把握机会。



邓艾精心为自己准备修习的科目。



其中《儒学》…《策论》是科考必修科前者学习儒家修身养性的大道理,后者是研究历代政策以及当朝制度,也是进入途必须掌握的能力。



邓艾在四门选修科分别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