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29章 奥特曼
不仅如此,在那《许都文学报》之下,更是开展了《新派文学报》,《小说周刊》之类的一些文学类报纸,还有小说杂志。



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少的百姓们也是喜欢上了报纸,喜欢上了报业,对于生活也是一种充实。



至于那《华夏格物报》,这可是整个大魏帝国之中最重要的学术性的期刊,虽然说着报纸的发行量不是很多,但这样的意义对于社会来说是丝毫不逊色的。



随着这科学的探索者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是要更加的细分,只有这样,才是能够体现出精的学问。



所以,在这《华夏格物报》的下面,正式的分出了农政,物理,化学,医药,发明创造等等好几个期刊的出现。



也就是说,在这原本的三大报刊之下,围绕着三个报刊,在这三个报刊之下,出现了十几个不同的期刊,不同领域的报业开始出现。



大魏帝国现在正围绕着三大报刊,开始打造出一套覆盖面非常广的报业阵容。



这些不同的报刊,全都是文化的结晶,全都是文化的凝聚,全都是文化的体现。



大魏帝国人民和汉族的记忆,哪怕是千万年之后,这些都是非常具有高超研究价值的。



所以,这每一份报纸都要在大魏帝国的皇宫之中进行备份,不仅仅是在这大魏帝国的皇宫之中,还要在这大魏帝国的国库之中,还有那整个大魏帝国的博物馆之中,都要进行备份。



不仅如此,除了这报纸业的情况之外,那内阁的成员也是在研究,探讨,关于允许让民间资本进行印刷的可能性。



当然,这样的印刷自然是有着等级限制的。



对于他们来说,最高等级的纸币印刷,民间自然是不可能会掌握。



他们所掌握的印刷不过是一些比价基本的印刷,就比如说是图书,书刊之类的书籍或者是画册的印刷。



之所以考虑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大魏帝国虽然是非常的强大,但是这样的情况之下,就算是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会将所有的领域,所有的城市全都覆盖进去。



所以,如此情况之下,想要让效率更加的迅速,想要让成果更加的显著,那么这件事儿就是必须的。



所以,这件事儿需要去做的,便是将整个核心领域全都掌握好,然后做好审查的机制,还有进行监管的机制,并且还需要允许民间获得印刷的专利授权。



想要获得授权,那必须要有印刷厂,出版社,这样的情况之下,才会被认定有资格获得印刷的专利授权。



这样一来,有了印刷厂,有了出版社,那自然是会对大魏帝国的印刷产业做一个很好的补充。



这些问题都属于一些比较不重要的问题,更是属于旁枝末节的存在,所以曹昂并没有过于关心。



对于这样的事情,曹昂的心中非常清楚,这样的事情随便交给曹操,荀彧,或者是郭嘉,他们肯定都能够完成的非常好。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智慧,有的是手腕儿,更有着是办法,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着自己能够解决的办法。



自然而然的,这件事儿就不用曹昂去担心了。



曹昂在闲暇之余,也是发现了一件儿新奇的事情,那就是夫人们现在都在阅读那杨修的《外星物种》,这样的情况也是让曹昂有些没有想到。



杨修的小说写的还是挺不错的,他是最早一批接触小说,也是最早一批的作家,写的小说都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这样的时候。



在这一群写小说的人之中,这杨修的实力还是比较不错的,造诣也是最高的一个,没有之一。



这大乔可是比杨修出名的很,不过这大乔说实话,并非是自己原创,而是写的仿文。



真正的原创能力和天赋,都是重要,非常显著的。



而杨修在这一方面,就有着非常不错的天赋,有着不错的成就。



在曹昂看来,这杨修写的文章虽然是不错,但毕竟受到那想象力的限制,所以杨修写出来的故事,就比较枯燥乏味一些。



这就好比二十一世纪的人回头看《聊斋》,你不能说《聊斋》写得不好。



但其中的故事大多平淡,平铺直叙,人物也遍扁平化。



出彩的人物没有几个,像是那宁采臣,聂小倩,燕赤霞等等几个人。



这《聊斋》之所以会如此的出名,就是因为是后人再创作的结果。



曹昂觉得,因为自己强行推动产生了鲶鱼效应,杨修写得小说应该比原版聊斋更有趣一些。



但是在曹昂看来,这杨修所写的小说依然是不构成强烈吸引力的。



“夫君,你觉得,这世上真有处星人吗?”



蔡琰,卑弥呼对问题很好奇。



因为司马徽,庞统都升任尚书,曹昂把夫人蔡琰调去担任文学报总编,身为天下第一才女,她完全狗这个资格。



蔡琰是最早关注《外星物种》她对此悲常好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