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控分考试的我瞒不住了
陈凡打了个哈欠,该死昨晚游戏时间太长了,这游戏真的不错呀,容易让人上瘾。
“啊,你说啥?”
记者说道:“关于你为什么来参加高考。”
“无聊呗,要不我能干啥?我朋友都在学校,我自己在家玩也没意思呀,这些同学也没办法陪我旅
游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吧,还是来看看高考卷子什么样子,毕竟强者也是需要体察一下普通人生活
的。”
真装逼,好想掐死他。
“我们在直播。”
我靠,你怎么不早说?
陈凡把游戏机收了起来,义正言辞的说道:“学者,让如鸿鹄,有滔天之智,“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学,您说的是?”
陈凡此时调阅着自己的大脑,真有意思,就你们也能明白我说的意思?
“《易大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剥》、《复》是反对卦。《剥》穷于上,是君子道
消。《复》反于下,是君子道长。《伊川易传》以为“动而后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于何见之?
于人心一念之善见之。故《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程氏遗书》云:“一日之运,即
一岁之运。人之心,即天地之心。”
记者感觉这家伙,似乎在故意搞事。
直播间的人开始迷糊了,这家伙说的是啥?
这话,书本上没写过呀?
“盖人心之善端,即是天地之正理。善端既复,则刚浸而长。可止于至善,以立人极,便与天地合
德。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瑞,首举恻隐。
若无侧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陈凡手背着,面朝着阳光,四十五度角,任由着光芒挥洒在自己的身上。
这一刻,陈凡犹如上帝一般。
如此的神圣、
而观看直播的北大的一名教授说道:“这孩子,没想到对我们老祖宗的话理解这么深,真的是不容
易呀,这段话,能读懂的人不多了。”
“陈凡同学,您说的这些是?”
“学者,或者说学习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子的心思,这四句话代表着四种想法,第一种探索世界,
第二个是探索人的本身的秘密,第三个则是探索人和文明传承的沉淀,而第四个则是为那些未来可
以成为领导者的人的一段话。”
尼玛。
这么高大上的么?
记者整个人都傻眼了。
“你最喜欢哪一个?”
“人与文明传承,此理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因人为气习所拘蔽,不肯理
会,便成衰绝。其实,人皆可以为尧舜。
额子口:“舜何人哉!予何人哉!有为者,亦若是。”
学者只是狃于习俗,不知圣贤分上事,即吾性分内事。
不肯承当。故有终身读书,只为见闻所囿。滞在知识边,使谓已足,不知更有向上事。汩没自性,
空过一生。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苟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见力不足者。”圣人之言?切如此、道之不明不行,只由于人之自
暴自弃。故学者立志,必当确信圣人可学而至。吾人所禀之性,与圣人元无两般,孟子曰:“圣人
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心之所同然者,何也?曰理也。义也。濂、洛、关、闽诸儒,探明义理
之学,真是直接孔孟,远过汉唐。为往圣继绝学,在横渠绝非夸词。
今当人心晦盲否塞,人欲横流之时,必须研究义理,乃可以自拔于流俗,不致戕贼其天性。学者当
知,圣学者即是义理之学。切勿以心性为空谈,而自安于卑”
说完,陈凡收手,背手站着。
听懂了么?
没懂,很好,没懂就对了,懂了我怎么装逼?
记者默默的说了一句:“那就不打搅陈凡同学去考试了。”
羞耻,真的太羞耻了,这个数学物理厉害的孩子,怎么语文也这么强悍?
ps:求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