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当做笑话去看待着。
查理说道:“黎曼假设,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前提,这是希尔伯特23个问题中的另一个问题,被不少人看作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它涉及黎曼zeta函数ζ(s),这里的自变量s是复数。这个假设是说:如果ζ(s)=0且s不是实数,那么一定存在某个实数y,使得s=1/2+iy。在人们努力证明这个假设的过程中已产生了许多极重要的成果。使得数论和代数几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而且,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任何一种方法,几乎总是变成解决该问题的一些重要的,或多或少等价的命题,例如广义黎曼假设(广义黎曼假设被认为是同样类型命题中较强的)。由于黎曼假设和它的推广成了进步的明显障碍,一些数论学家就在黎曼假设或它的推广是成立的前提下去探索数论中的问题。这种做法被认可的一个理由是,这样做可能会引出一个矛盾的结果,从而表明黎曼假设是错误的。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合理”的说法。”
约翰讯点头说道;“是的,如果陈凡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必须解决黎曼假设,而这才是全世界公认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手,他的起手,让我有点看不懂。”
陈凡认真的书写着,或者说,书写的其实都是大家熟悉的东西。
从最开始的1+多的证明,陈凡的起手,直接则是从最原始的证明开始,
“这孩子,这是在验证么?”
李东林说道:‘我有个感觉,今天,你们,我,都很幸运,可能看到历史。’
历史?
查理看不懂,因为他不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约翰讯也不懂,他每天的事情太多了。
在场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会把精力放在哥德巴赫猜想上。
而唯独一个人,皮埃尔激动的起身,看着黑板。
可能是因为这个人身高不高,被前面的人挡住的原因吧。
“让他上台。”
约翰讯呼喊着,皮埃尔主动跑到了舞台上,推了推眼镜,近距离的看着黑板上,陈凡在写的东西。
有人拿着笔记本开始跟随着演算着。
“筛法,这个东西不是从1974年开始,就已经朝着非人类的方向发展了么?这孩子为什么使用筛法,进行一个个的证明?”
十三个证明,陈凡写完了第一个,台下有人已经开始不爽了。
因为陈凡写的是别人已经证明出来的东西,只是陈凡用筛法,进行了另外方法的证明。
“浪费时间。”
但是这人刚说话,就直接被约翰讯的眼神给打压了下去。
然后第二个推论的证明。
陈凡在书写历史,有人看了出来。
但是筛法真的可以解决十一个证明么?
哥德巴赫猜想难度在于,前辈们用十一个证明最后包围住了最终的答案,1+1,可是,如果你想证明1+1,你不可以使用任何的办法。
因为使用了这十一个办法其中任何一种,你都没办法得到最后的结果。
可是如果你不使用,要在这十一种当中找到第十二种,那么就说明了,你要比这十一个前辈都要狠?
“我有点看懂了,陈凡大概明白了哥德巴赫猜想发展的意义了,这十一人的证明办法,其实都是在寻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证明方法,而因为找不到,但是又不能和前面的人相似,只能另辟蹊径。”
“吃透十一种,谁会这么无聊做这种事?”
“我想,有个人会,因为他叫李东林。”
所有人看向了李东林,李东林欣慰的看着陈凡,果然,他学到了自己教的东西了,虽然不懂,但是在使用,那说明这孩子听自己。
其实李东林也很担心,自己真的会把陈凡教歪了,他不是天才,如何教育天才?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着,大家认真的看着。
筛法,又是筛法。
什么是筛法,学过集合的人都懂,最原始,最朴实的就是筛法。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有人中间忍不住,去了厕所。
等回来才发现,陈凡已经完成了第七个证明了。
筛法,统一了前面七个证明的过程。
也就是,陈凡找到了一条主干线,串联了十一种方法中的七种。
两个小时,陈凡的速度变慢了,而且现在的时间已经严重影响了后面的人的发挥了。
别人也需要上台演说的。
可是现场鸦雀无声。
有人去厕所,都是急匆匆的。
从第八个到第九个,陈凡用了半个小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