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2章 都嫌我死地太慢了吗?
“回皇上,微臣的确是吩咐了人做统计。而且,这些嫰苞米也都是一个畦一个畦地掰下来的。目前为止,已经掰了四个畦的嫰苞米,微臣家中自己吃,再连带着给座师和邻居一些,总计是五十余斤。至于已经卖掉的,微臣的手下那里也有记录。不过,因为是嫩苞米,水份足,所以,这产量定然也是有些虚的。”



“很好,到时候记得报上来,朕也很好奇呢。”



不仅仅是好奇产量,还好奇味道呀。



户部尚书多精明一个人呀,这是昨天特意从外头买回来的几个苞米,这会儿都给呈上来了。



呈到了御前,那自然就是皇上的了。



“来人,这只是生苞米,朕就闻着香甜,去,煮熟之后,给太后宫里头送两个过去。”



“是,皇上。”



大家都是明白人,除了太后能得两个,这余下的,便都是皇上的了。



要说也是稀罕,这东西平时皇上和太后这样尊贵的人怎么可能会喜欢吃?



不过,这东西巧就巧在了成熟地早,大家也都想吃个稀罕物呀。



于是,只想低调做人的柳承恩又一次大出风头了。



反正都被捅到御前了,柳承恩倒也没有什么可惧的了。



他现在也只是一个七品小官儿,朝中真正的大佬们那是不可能正视他的。



所以,他干脆就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这些大人们都在惦记着他的嫰苞米呢。



“柳卿,朕不信你种这个嫩苞米,就真地只能有这么一点点的好处。说,还发现了什么?”



柳承恩都要哭了。



皇上,不带这么坑人的!



“回皇上,微臣曾听闻这苞米浑身都是宝,只是现在还不能确定,所以,想要知道到底能做什么,还得再等等。”



皇上挑眉,似笑非笑道:“等到何时呀?”



“呃,回皇上,要等到这春苞米都收了之后。”



“春苞米?”



柳承恩心里又是咯噔一下子,又说漏嘴了。



“回皇上,因着原本这苞米都是秋天收,所以都习惯了称春小麦,秋苞米,所以微臣便将这早种的苞米称为了春苞米。”



“嗯,不错。你脑子倒是转地快。”



“谢皇上夸奖。”



礼部尚书王铮则是微微蹙眉,“皇上,微臣以为,这农时农物,都当遵循天地之大道。这苞米原本就当是秋天收获,小麦也是春天收获,这才是正常。如今柳编修误打误撞,提前种出了秋苞米,也未必就是好事呀!”



皇上倒是觉得意外。



毕竟,这种时候,还故意跟他来唱反调,这不是胆子大,这是脑子蠢呀!



没想到,范阁老竟然也跟着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老臣也以为,这四节农时,的确当遵循自然之道。这山林有山林的规矩,农时有农时的法则,一旦打破了,只怕是凶非吉呀。”



张正阳皱眉,“范大人未免太过小题大作了。你所担心的,无非就是以后农人们有样学样而已。只是两位大人别忘了,这春苞米不仅仅是提前了两个月成熟,更重要的是,这苞米长地这么大,这么饱实,等到成熟了,能解决我大兴朝多少人的口粮难题呀!”



皇上点点头,之前柳承恩交上来的有关选种、育种,甚至是田地要轮种等法子,他是都看过的。



他虽不懂农事,可朝中有人懂呀!



而且,现在已经在他的皇庄里头开始试种了,若是真有成效,的确是能解决他们大兴的粮食问题。



只要有了粮食,那国库里头便不会空虚,百姓们富了,边关的将士们也才能拿到军饷呀!



“范老,朕以为张相所言极是。这苞米的个头之大,是朕以前从未见过的。而且这上面的苞米粒也都十分的紧密,而且个头大,若是几亩地都是如此,这亩产量,怕是要比早先高出不少呀!”



范阁老不说话了。



他倒不是故意跟柳承恩过不去,正如张正阳所言,他是担心农人们有样学样,倒时候再乱了农时。



“启禀皇上,微臣在京城置的田地不多,不过,还是留出了十亩地种上了秋苞米,其实以微臣看,这苞米的产量高低,与早种晚种的关系并不大,最主要的,还是地里的养分是否充分,种子是否优良,这种下之后,苞米苗之间的距离是否得当。过密,则是苞米长不高,棒子也结不大,过疏,则浪费了田地,产量太低。”



户部尚书听得眼睛一亮,这位现在就是他的半个财神爷呀!



只要能找出让田地高产的法子,那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位子还能坐稳好几年呢!



“皇上,微臣以为柳编修所言极是。微臣虽不懂农事,可是因着掌管户部,所以这几年也没少跟农人打交道,刚刚柳编修所言,的确是一些年老的农人曾说过的。”



皇上点点头,极为满意。



“好了,此事不必再议,柳卿,你那里记得时时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