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4章 倍受关注的‘侩子手’
李昌民在十七岁夺得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准确地说,是十六岁零六个月。



不论是在国际赛事,还是国内赛事,他都用自己的那一个个冠军,打破了人们对他的想象。



尤其是曰本棋界!



自现代围棋发端以来,作为传统强国,曰本已经统治了半个多世纪。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以聂戍平为代表的中国棋手逐渐崛起,但他们的风格师承曰本,并且和曰本的超一流棋手相比,战绩并没有明显优势。



可韩国棋界的崛起却完全不同!



很突然!



在第一届应氏杯之后,随着曹薰哲出人意料地夺得冠军,韩国棋手就像是突然打了吗啡一样,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



尤其是曹薰哲、李昌民这对师徒!



并且,和中国棋手不同,大部分韩国棋手并非曰本主流的‘本格派’,也不是传统认知上的‘力战派’,或许,有点像是变异了的‘力战派’——



在此之上衍生了许多风格,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胜利的执着!



每一个和韩国棋手对局过的棋手,都能清晰感受到这一点。



而李昌民的出现,更让曰本棋界的人警惕:



此人虽然不足二十岁,但又和一般的韩国棋手不同,技术十分全面,行棋绵密老成,计算精确无比,官子功夫更是奇佳!



年轻,意味着巅峰期的更长持续;



技术全面,意味着弱点少,很难在策略上针对。



自李昌民参加世界赛事以来,即便面对曰本的超一流棋手,战绩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只要注意到这一点的曰本棋手,无一不是忧心忡忡!



而千原浩志的出现,虽然争议不小,但也给了一些人希望:



年龄差不多,甚至还要小一岁,而且和‘六超’中两位的对局,都取得了胜利!



在他们看来,‘六超’老去之后,这就是抗衡的希望!



因此,对于他面前正在参加的龙星战,有不少人正在关注,包括中韩棋界……



……



中国棋院内部,马迎春正领着一群少年,观看荧幕上的直播。



“马老师,曰本电视台的直播,您是怎么弄到的?”旁边一位中年人模样的人问道。



马迎春看了他一眼:



对方名叫刘一光,也是中国棋院的九段棋手,不过,双方的年龄虽然差距不大,但对方的脑门已经肉眼可见的稀疏起来。



“我找领导批示的,千原浩志毕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棋手,院长也使了把力。”



刘一光点头道:



“这倒也是,记得上次李昌民的比赛,你也将这些孩子聚在了一块儿,是想让他们看看差距吧。”



马迎春扫了一眼底下的少年们,个个都抓耳挠腮,显得兴奋异常。



他故意将声音放大了一些:



“以为自己从全国各地选拔过来的,就是天之骄子?笑话!就让你们看看自己和同龄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听到这番语气不善的话,少年们立刻噤声。



当然,也有人窃窃私语:



“宋瑞,你说这能比吗?教练自己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还说我们?”



另一名少年低着头,悄悄说道:



“教练说得也没错呀,我们的确差不多大,但人家已经在最顶尖的职业赛事上比赛了……”



“我们俩说的是两码事!”



“哦,”少年沉默了一会儿,又忍不住道,“于晓,你说韩国有一个李昌民,曰本有一个千原浩志,咱们什么时候也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啊!”



于晓翻了个白眼:



“你还真是没志气,我们自己不就是吗?”



宋瑞知道自己这个死党的不着调,没接他的话茬,而是问道:



“你说,聂老师的弟子常镐有没有可能?”



于晓破天荒地认真思考了一番,才回答道:



“好长时间没听到常镐师兄的消息了,不过听其他师兄说,常镐师兄挺强的,咱们年轻一代估计就数常镐师兄最强了,但要和李昌民、千原浩志这种人比,应该还差了一些吧?”



宋瑞若有所思:



“我记得千原浩志今年应该是十七岁,常镐师兄应该也是十七岁,也不知道这两人有没有机会比一场?”



于晓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咧咧地说道:



“放心好了,以后肯定有机会,不过,说句实话,我现在更期待千原浩志和李昌民的对决……”



……



而在半岛上的韩国首都汉城,一栋两层别墅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