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不提还好,一提此事李二陛下的整颗心都悬了,瞪视着那位驿丁,急声道:“那些上了战场的大臣们现在伤势如何?没了几个?”
“没死人!都活得好好的!”
那驿丁连忙解释,旋即语气带着犹豫,抱拳说道:“陛下,龙婿将军何罪之有,末将以为怎么着也该给龙婿将军封爵……”
“闭嘴!!”
听闻百官没事,李二顿时松了口气,但是一听到这个驿丁的声音,无名火蹭蹭的往上冒,在房玄龄、长孙无忌怒视着那位驿丁的目光中,扬起手指直直的指着营帐外:“立即给朕出去,没有叫你不许进来!!”
那驿丁缩了缩脖子,连忙应诺转身离开,心中一阵纳罕,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亦或者是捷报他都带来过,像这么大的捷报还是头一次,可是陛下和两位国公怎么一点也不高兴呢。
他哪里知道。
他这捷报比报丧还要恐怖,一个过山车般的大喘气,差点把三人吓傻,此事就算心里高兴,也不会表现在脸上,更别提会给他好脸色。
————
营帐中,房玄龄一脸苦笑,俯身作揖欲要行稽首礼道:“陛下,臣知罪。”
“你何罪之有?”
李二怔然了一下,旋即哭笑不得的指了指房玄313龄,笑吟吟的将他扶起来,没让他膝盖落地,拍着他的肩膀感慨道:“玄龄啊,你不仅没有错,反倒是立了大功,生子当如房遗爱,这句话朕以前也听过,倒是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是现在想来,”
“臣也以为如此。”
长孙无忌也跟着笑道:“房俊此次确实是立了大功,虽然鼓弄百官上战场实在是有些,咳,有些混账了些,但其赤子之心,为大唐之心,却是大可放心啊!”
“朕也如此想。”
李二沉声道:“那句大臣死,长安乱,大臣活,百姓安,细细品来有着一种决然之意,不比朕的皇后和公主白衣缟素之决心差,那数万长安百姓能尽皆缟素下必死之心,没有前两者之始,怎会有后者之决心?”
说完,李二负手在二人面前来回踱步,紧皱着剑眉道:“房俊此次立了大功,此功乃匡扶社稷之功,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功,此功不赏,朕心难安,长安不服,天下更不会服,若是赏不到位,恐会与百姓们心生间隙!”
“陛下所言甚是。”
长孙无忌神色凝重道:“此功勋非凡,不赏不行,但如何赏最为关键,臣以为那位驿丁有句话所言不差。”
“封爵?”
李二脚步一顿,偏头望着他问道。
“正是。”
长孙无忌笑道:“此功之大,非封爵不可赏。”
“玄龄。”
李二望向低着头不说话的当朝宰相,询问道:“你觉得,朕该封赏房俊什么爵位比较好?”
“随便都行。”
房玄龄嘟嘟囔囔道:“臣一位开国县男就行了。”
“我说房玄龄。”
长孙无忌无奈道:“房俊是不是你亲儿子?”
“废话!”
房玄龄抬头瞪着他道:“你能生出这等儿子?”
长孙无忌脸色一黑,他奶奶的房玄龄,明明把房俊当宝贝一样放在心里,偏偏嘴上就没一句老实话,临了还不忘噎他一句。
唐朝爵位分九等。
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县男不合适。”
李二挥了挥手,否决道:“县男是从五品,食邑三百户,房俊立了大功,怎么也该封伯!”
长孙无忌眼眸瞪得老大。
封伯?房俊才十六岁啊,纵观隋唐,有哪位大臣之子在这个年龄封伯的,这是天大的殊荣,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确实没问题,以房俊此次的功勋,封伯恰恰合适。
“臣以为不妥!!”
房玄龄神色肃然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理由?”
李二诧异的望着他,如果是长孙无忌否决他的提议,还能想得通,却没想到到头来长孙无忌同意,却是房俊的父亲开口否决了。
房玄龄声音低沉道:“陛下,我儿只有十六岁。”
“嗯,这倒是个问题。”
李二顿时明白他心中所想,怕是担忧房俊如此年轻便获得封爵,恐会找来无数人的嫉妒,沉吟道:“当下朕有一难,朕把这个难题扔给房俊,若是他解掉朕的难题,封伯势在必然,若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