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你下去吧。”
李二心里一阵高兴,眼前这位驿丁看起来也顺眼了许多,大气的挥了挥手道:“若是有什么消息,朕会命人通知你。”
“陛下,还有一事!”
鲁艺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来自长安城中那位凤凰的亲笔书信,眨巴着眼道:“这是皇后娘娘让末将呈递给陛下的信函。”
嘶……
房玄龄和侯君集倒吸了一口凉气,望着鲁艺宛若望着一个死人一般,这个叫鲁艺的,究竟是怎么当上驿丁?一口气说完会闷死吗?非得一点一点跟吐丝一样慢慢来!
李二也很想知道,拳头捏的嘎巴嘎巴响,眼眸中冒着火光瞪视着他,把鲁艺看的心里一阵发毛的缩了缩脖子,方才吐字道:“为何刚刚不拿出来?”
“事分轻重缓急……”
鲁艺小心翼翼道:“末将觉得,还是先捡着好消息说。”
李二扶着额头,强忍着用马鞭抽他的冲动,让房玄龄把那封信函呈递到他的手中,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叫鲁艺的驿丁就007是个慢性子,要是再年长一些多历练一番,调到一个郡县在县衙任职还是能够胜任,当驿丁实在是难为他了。
军情如火,讲究十万火急。+]
鲁艺一个慢性子实在是能把人气死。
李二低头看着信函,瞬间将这个念头打消,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随即将信函递给房玄龄,沉吟道:“房俊请旨说要开科举,玄龄你意下如何?”
房玄龄笑着道:“这正和陛下心意。”
李二点了点头,语气不急不缓道:“朕是有这个意思,但是开科举需要徐徐图之,见效慢,以目前大唐的形式来看,百余位官员被抓,由三司会审定罪,朝堂上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开科举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请陛下立即下旨,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让莱国公、卢国公、翼国公、赵国公四人出马,当面稳住那些大臣。”
房玄龄神色凝重道:“朝廷不能出现青黄不接之现象,一旦出现,朝堂政令难行,届时遭难的还是我大唐百姓,我儿房俊行事鲁莽,臣愿替他受罚!”
说罢,他便要跪下。
“房俊来这一套,你也给朕来这一套!”
李二恶狠狠瞪了他一眼,望着房玄龄一阵讪笑直起腰杆,冷哼道:“房俊如果行事鲁莽,会廷杖一百一十四位官员?把他们一个个打的站不起来,现在再稳住他们有什么用?看看房俊的每一步你这个当爹的就该知晓,他是逼着朕下决断!”
“此乃逼宫!”
那鲁艺怔然了一下,顿时回想起听到的在太极殿外百余位官员对皇后娘娘的以势相逼,呆呆的补了一句:“末将觉得跟那百余位大臣的做法,没什么不同啊。)”
李二的脸登时黑了。
房玄龄更是气的直冒烟,驿丁里怎么出现了这么个奇葩的玩意儿,投给同样勃然大怒的侯君集一个自行领会的眼神,侯君集重重点了点头,冲着李二陛下先是一抱拳,然后拎着鲁艺的衣领在他哎唉的惊恐声中离开营帐。
随即,鲁艺凄厉的惨叫声,伴随着马鞭抽在身上的清脆声,响彻泾州大营的深空。
李二心中的气顿时消了一半,继续说道:“房俊做事向来有头有尾,朕觉得他不会鲁莽的让朕开科举,想来也是有办法解决朝堂目前青黄不接的形势,就按照观音婢在信函中所言,在长安城下辖的郡县、村乡进行选拔,此事由房俊实行,观音婢负责督促,克明、知节、长孙无忌、叔宝四人陪同商议细节,另外在回信中警告房俊,莫要让他再给朕闹腾出幺蛾子!”
“臣遵旨!”
房玄龄连忙作揖道。
“玄龄啊,草原上快要动了。”
李二突然话锋一转,脸上神色阴晴不定道:“现在主要事情不是再针对罗艺,而是要提防颉利等部落对大唐的铁蹄,罗艺请和,你认为如何?”
“臣以为不可!”
房玄龄语气斩钉截铁道:“罗艺提出的条件,陛下绝不能答应,罗艺想授封燕王,据燕辽各州世袭罔替,才同意撤出泾州,此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是陛下答应他的条件,大唐必乱!”
“朕知晓,也不会答应。”
李二点了点头,负手而立凝视着营帐中的地图,叹息道:“大唐如今吃不起一战再战,罗艺兵多将广,一时间无法彻底铲除,可一旦和他的战事陷入胶着,颉利必然趁机南下兵发长安,数十万铁蹄下大唐真就危矣,你替朕跑一趟,就和谈一事再行商议。”
房玄龄作揖到底,掷地有声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房家有你父子,大唐幸甚。”
李二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能有房俊这个女婿,能和你们房家联姻,也是朕之幸,也是丽质的福气,待大唐盛世到来,朕允诺你们房家,大唐一日不亡,房家必当永兴!”
————
泾州那边有李二的豪言允诺,此时的长安城中,房俊的话也震惊着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