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07 我是来给你们出点子的
“我去!”



徐凤年话音未落,旋即被沈亦泽打脸。



江影出来的校友私交都不错,打脸就打脸,徐凤年倒不很在意,他只是惊讶于沈亦泽的决定。



“你真要去?这个项目你了解的吧?”



“我了解,网剧嘛,这个模式的前景我非常看好。”



“网剧……”



徐凤年咂摸着这个新鲜词汇:“嗯,的确,这个词非常贴切。但要说前景,我倒不那么看好……”



沈亦泽起身拍拍徐凤年肩膀,说:“老徐,我还有段台词,看来得你帮我写了,晚上请你吃饭啊!”



徐凤年啐了一口:“忒!别叫我老徐!我年轻着呢!”



“行行行,徐编,拜托了啊!春林,我们走吧。”



关于这个项目,沈亦泽从记忆里找到了一些相关信息。



两年前公司和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优视达成合作,打算联合出品一部悬疑剧,这部剧集不会登陆任何卫视平台,只在优视网独播。



说白了,就是走网剧的模式,沈亦泽对此是再熟悉不过了。只不过在这个世界,这种尝试还是业内首次,看衰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各大卫视平台,几乎都在等着看华影和优视的笑话。



就连华影内部,都普遍抱持着悲观的态度。



“谢谢你捧场啊,学长。”



两人一边往会议室走一边闲聊。



张春林说:“我五个小组跑遍了,就你一个人愿意来。”



沈亦泽说:“我还真不是因为捧你的场才来的。”



“那你是……啊,我懂了!”张春林一拍巴掌,恍然大悟道,“你是不想写台词,找借口溜的吧?”



“嘿,我是那种人吗?再说了,写个台词而已,我需要溜吗?”



“也是,以学长你的笔力,写个台词还不是手到擒来?”



张春林比沈亦泽小三届,他入学那会儿,校园里处处流传着“南沈北顾”的传说,其中的“南沈”,通常也被谐音为“男神”,指的就是江南电影学院的沈亦泽。



张春林入学时沈亦泽已经大四,平时忙于实习不说,私下里还接了不少活,基本上处于半隐退的状态,学弟学妹很少能有幸一睹真容。



但不见其人,仍闻其声,沈亦泽发表的一些文章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几乎没有没看过的。



张春林也读过,还不少,这位学长的文字功底他是十分清楚的。



“那我就不懂了,你总不能真想参与这个项目吧?学长,咱都自己人,我也不瞒你,老徐的判断基本是对的,那优视是真的龟毛,我们小组已经交了不下十个剧本,愣是一个没过。”



“十个剧本,一个没过?”



这倒在沈亦泽的意料之外。华影的编剧,不说业内顶尖,至少也是一流,合一个小组之力打磨出来的剧本,一个两个被毙也就算了,怎么会十个都不过?



一提起这个,张春林的不满就溢于言表,他哼了一声,说:“虽说这次是咱们公司和优视联合出品,可主要的出资方还是优视,从制片、导演到剧本,都是优视拍板决定。”



“投资少咱也就认了,毕竟第一个吃螃蟹嘛,得考虑风险;导演找了个新人咱也不说了,毕竟不归咱管。可这剧本,你听听这要求:悬疑类型,10到15集,尽量减少爆破、枪战以及车辆追逐的场景,不得涉外,故事完整、逻辑自洽、思想深刻。”



“这么多要求,可你猜猜,单集稿费才多少钱?”



听张春林这么一说,这个剧组果然处处透着贫穷,怪不得业内业外一面倒地不看好。



沈亦泽回忆一下行情,故意往低了说:



“十万?”



张春林竖起大拇指:“对,就是十万!”



“确实有点低。”



悬疑组七个编剧,其中两个高编,三个中编,这样的配置,这么长的开发周期,按理说不应该才这个价。



“不是有点,是太低了!你没写过悬疑,大概不知道,这种短小的悬疑剧最是难写,它对节奏把控的要求非常高,写得紧了,观众看不明白,写得松了,又显得剧情拖沓。”



沈亦泽点点头。



他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他已经心中有数了。



推开会议室的门,悬疑组的七名编剧早已到齐。



沈亦泽很随意地打个招呼,捡了个中间的位置坐下。



大伙见沈亦泽出现都有点惊讶。



“沈编,你行啊,够仗义!”



“有沈编这杆生花妙笔加持,至少台词咱是不愁了!”



彩虹屁听着虽然受用,沈亦泽还是要趁机解释两句:



“我这次可不是来写剧本的,我是来给你们出点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