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战员午饭就是用冰雪就干粮,汗水湿透了衣服,毡筒变成了冰筒。在从东大塘到紫泥泉的路上,拉运木料的牛车、马车很多,一路上到处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在指战员们的艰苦努力下,当时的紫泥泉种羊场共建起临时防风绵羊棚圈12个,计1400平方米;地窝子产羔室14个,计450平方米。在此同时,紫泥泉种羊场还抽派人员在种羊场附近进行平沟、挖坝、填坡作业,并修通了通往各山沟、各绵羊圈舍的便道。在1954年的夏天,紫泥泉种羊场又按设计要求建起了配种站、药浴池、种羊舍、产仔房及马厩、牛舍等共计2000平方米。
1954年秋天的一天,陶峙岳来到紫泥泉种羊场检查工作时,面对种羊场附近起伏的群山和无边的绿草地,曾经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碧草清风紫泥泉,天山白首望大川。今日问计毡房客,他年牛羊遍草原。”
听着讲解员介绍着紫泥泉种羊场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方泽涛等一群年轻人顿时感到心潮澎湃和激情满怀,并无比崇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紫泥泉种羊场的前辈们战天斗地的创业岁月!
......
本章节未经授权,暂时无法提供绿色转码阅读.
支持作者,请前往正版网站付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