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3章 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家到了危亡的边缘,不就是走了这么一条路吗?



想到这里吕颐浩后背都被冷汗湿透了,他也终于弄明白了,赵桓之所以能挽救危局,可真不是靠着说两句漂亮话,也不是靠着猛将强兵,老天眷顾,这位官家是真有点东西,他把朝廷看透了。



“官家,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应付?”吕颐浩弓着身躯,一副认真求教的模样。



赵桓微微一笑,“吕卿,不要忘了你手里的邸报啊!对了……三国演义更新到哪里了?”



“铁索连江,马上就要火烧赤壁!”



“好!”赵桓笑道:“那咱们就给士林烧一把大火!他们有士林清议,咱们有邸报治国,就看看谁的手段更高明吧!”



吕颐浩眼睛眨了眨,一种名为斗志的东西,渐渐燃烧起来。



是该碰碰了!



赵桓和吕颐浩都是行动派,既然是那两句御批来的,赵桓就首先发难了。



开篇就要问一句,什么是士?



士为知己者死!



重义轻利。



先忧后乐。



君子六艺,出将入相,如何太学生就不能从军报国?



国家危亡,生死关头,贩夫走卒,慷慨从军,报国以命,东华门外,石碑之上,殉国将士,数以万计。



如何别人死的,士人就死不得?



莫非士人真就是天上星宿下凡?高人一等?只是索取,不需要承担责任?



又或者士人天生就是当官的,就要颐指气使,享受荣华富贵?



朝廷恩养士人,一百多年,国朝危亡之时,太学生便只能动嘴,不愿身体力行,为国效力?



若果真如此,士人何以道德天下,为万民表率?又何以辅佐君父?



朕与士大夫共天下,国朝有难,士人该当如何?



百姓慷慨从军,报效朝廷,拯救危亡,如此说来,是不是该与百姓共天下,非与士人共天下?



……



在檄文最后,赵桓更是写道:生而为大宋子民,确乎不该一味索取,不该问朝廷给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可以为这个天下做什么!



这篇署名“黄钟”的邸报,迅速给沸腾的朝野,又浇了一桶油。



谁都知道,邸报的署名是很有规矩的,如果署“月关”,则代表赵桓直接发言,署名“黄钟”则是代表圣意,署名“龙图”,则是征求天子意见之后,由编辑邸报的龙图阁发出的。



这篇文章署名黄钟,虽然属于第二档,但也明白告诉世人,这就是赵桓的直接圣意,甚至文章主要出自官家之手,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而就在赵桓之后,另一篇署名“龙图按”的文章也出炉了,这篇文章是解释新的税法,甚至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做提编!



邸报已经不再局限于官吏阶层,因此文辞也越来越直白,吕颐浩同样开宗明义,抗金大业,非是为了一家一姓之尊荣,实为九州万民之乞活!



金人凶虐,南下中原,杀戮抢掠,无恶不作。



朝廷抗金,乃是保护万千生民。



富者田多人多,受益也更多。



多缴纳税赋,供应军需,等打赢金人之后,保住家产,获得的好处也更大,如此浅显的道理,谁能不明白?



朝廷必须对所有富户进行排查,编辑成册,优先向富户征税,优先征收最富裕的人。若不能满足,则将下一档富户提上来,进行补充。



故此此法名为提编!



总而言之,抗金大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同德,战无不胜!



赵官家和吕龙图联袂出击,加上赤壁之战的段子太爆炸了,使得整个邸报销量突破了十万,冲到了三十万!



不光是开封,其他的城市也开始流行起来,甚至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出现了授权印刷的情况,不出意外,赵官家又能多收几个铜板了。



尤其让人讶异的是,开封的邸报竟然流到了北方,流落到了燕山府,传到了金国高层,落到了完颜宗望的手里。



他倒是对征税的事情不太感兴趣,反而是三国演义,让他如醉如痴,这位太子郎君动辄就勉励部下,当学关羽,忠义无双。



弄得不少金人都傻眼了,关羽是嘛玩意啊?能吃吗?



甚至有人私下里给宗望取了个外号,叫“关羽郎君”。



当然了,金国笑话只是个插曲,赵桓的邸报治国,还是取得了辉煌大胜,提编税终于顺利落实……江南,荆湖,巴蜀,甚至岭南……各地的税吏倾巢出动,开始了征收动作。



而就在税吏齐出之后,一直盘踞在洞庭湖的钟相终于有了动作,这一日,他大会手下,慷慨宣布,赵宋失德,百姓无以为生。



反了朝廷!



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