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零三章 儒生六艺与第一等士
枫林小院内,石桌前。



当某个如兰的女子说出“道阻且长”八字后,空气宁静了下来。



桌上的茶杯内,袅袅白烟渐渐稀疏。



院门口,两个伺候在老师身前的书院士子,都向门内张望了眼,随后相互对视,目光好奇。



石桌旁,两位书院先生皆是无话。



晏几道凝视着眼前这个眼里有光的儒衫女子。



他知道,此刻他们谈话的趋势,有问道的意味,接下来很可能是一番郑重的论道,述说自身的儒道,相互诘难、论证,从而使双方大道磨砺。



就算谈个三天三夜,晏几道也不觉得稀奇。



不过,他并不准备应承。



晏几道端起茶杯,只是嘴唇沾了沾杯沿,便放了下来,他抬头与朱葳蕤对视,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朱葳蕤明亮的双眸渐渐暗下来,她也点了点头,微微一笑,“今日冒昧叨扰,改日前辈回书院,葳蕤定携礼登门道歉。若是无事,便先告辞了。”



“朱先生客气了,老朽会将这张纸笺送到赵子瑜手中,请慢走。”



朱葳蕤收起自用的茶杯,起身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了。



晏几道一边摸着胡子,一边注视着朱葳蕤离去的背影。



他不和朱葳蕤问道,除了对书法一事十分陌生不怎么了解外,还因为晏几道并不看好朱葳蕤的这条“左道旁门”,不认为书法能诞生出新的书道。



在他看来,书法不就是作为诗词歌赋、经义文章的文字载体吗。



隶书,草书,楷书,只要写的端正清晰不难看就行了,至于将这些字练的有多好看,没太大必要,过份的追求只是本末倒置,浪费精力罢了。



你还能写出花来不成?



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开创学派的大道文章,哪里对书法有要求了?只要能够穷幽极微,学问文章洞察天道,你就算把字写的鬼画符,老天爷都得捏着鼻子认。



再说,先不提太古万族的特殊文字,单说人族先圣造字,初衷本意,只是作为记录语言使其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而已。



如今,数万年来,所发展出的对文字书写有所讲究的书法,也不过是那些山下王朝的凡俗读书人们闲的无聊的兴趣钻研。



山上的百家修士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穷极乾坤天道之上,也没听说过有哪个凡人研究书法能入道的,百家修士们哪里会去在意这种眼皮子底下的小术。



这些不仅仅是晏几道的认识,这其实是目前整个玄黄修真界默认的常识。



书法一事,不像画道、乐道,后两者能够具体显化“大道”,是被承认的修士之路,而书法呢,单个字除了认为赋予给它的意思之外,它如何能去自现含义,去像成篇的文章那样,蕴含大道?



历史上,不信邪想要试试的人不是没有,他们也想以法入道,但是,最后哪个不是撞南墙撞的头破血流,而最近的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便就在林麓书院。



在晏几道的眼前。



晏几道瞧着朱葳蕤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轻轻一叹。



此女应该很孤独吧,身处儒家书院,周围皆是学派同门,可是却寻不到一个“同道中人”……



他缓缓收回目光。



玄黄界儒家有六艺,这是数万年来,儒家圣贤所摸索出来的。



经义艺。



诗赋艺。



礼艺。



乐艺。



棋艺。



画艺。



此六艺,儒家皆有对应的修道之路,成熟的修炼法门,供儒生选择,去修行钻研。



这也是儒家书院的新学子们入院之后的头一年,所要必学的六门艺学。



其中,又分为两大艺,与四小艺。



两大艺乃是经义,诗赋。



四小艺是剩余四者。



朱葳蕤放弃前途光明的一路主修的经义儒道,转而投身书法“小术”,此事不仅在儒家内部传播较广,在其他的百家之中也是反响不小。



“儒家第一等士啊,何苦呢,离开稷下学宫,来到这小小的望阙洲……”



晏几道转头盯着远山,嘴里喃喃。



对于百家修士而言,从士子到君子的身份转变极难极难。



拿儒家来说,新进入儒家书院的学子,只要能被书院先生收徒,便能获得士子头衔。



可是君子头衔却非常之难,比例极少,一所中等的儒家书院也就寥寥几个而已,他们都是学派的中流砥柱。



一旦被中洲文庙授予君子头衔,即使是无名之辈,也能瞬间名彻九洲七十二书院。



就像不久前,赵戎在山上邸报上得知的那个思齐书院的新君子。



而儒家第一等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