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21章 为什么这么厉害
至于项民心如何募捐,也许靠他在城中积累的人脉关系,也许是威逼恐吓又或者打感情牌:若不是城外兵马及时来援,鞑子破城之后尔等后果如何当可知,如今人家来讨点吃的……



不管他怎么做,常宇不关心也不会去干涉,而且他相信项民心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对他来说这才是将功赎罪的机会。



而且小太监还有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要处理,这五万兵马留在天津卫就只是吃喝玩乐干等着?



自然不可能!



要知道这五万大军除了不足万余的黄得功部外,余下四万都是京营和亲卫的菜鸟,这些菜鸟数日前临阵磨刀跟着后边摇旗助威倒还可以,一旦上了战场仅凭一腔热血是左右不了战局的。



所以要练兵,苦练!



可要想让这些菜鸟短时间改头换面必须要一个有着丰富沙场经验的将领来当教头,心中想着常宇的目光就不由自主的看向黄得功。



“你瞅啥”黄得功几乎潜意识的就脱口而出,后又觉得不妥:“厂督干嘛这么看俺,不行!卑职绝对不会留下来的,周总兵自太原辗转千里一定很累了,留他下来”。



黄得功抬手一指周遇吉。



“末将不从,打死不从……”周遇吉的态度很坚定。



常宇顿时头大如鼓,他啥都还没说呢,麾下两员大将就开始撕逼了,其实他也知道周黄俩人心思,一来两人忠勇的确有杀敌之心,若是其他将领恨不得留下呢,二来,两人也有私心,那就是跟着小太监追敌虽免不了恶战也正是建功之时,几乎在这短短数月间很多人都看出了个门道:小太监战无不胜,但凡跟着他参战的无一不建功!



话说他两人前些日子跟随小太监在保定府真定府和贼军苦战终于将李自成击退,却被高杰和刘泽清捡了便宜,一路追到黄河对岸建了追贼大功,两人内心极度的不服!



试想一下黄得功从庐州府千里北上,周遇吉从太原东进辗转千里,两人浴血奋战结果大半功劳却被几个地痞给捡漏了,搁谁谁心里舒坦。



即便自己不计较,麾下数万将士的心气也难平啊。



所以二人铁了心要趁围剿多尔衮建功立业也好给手底下那些拼命的兄弟有个交代,此时正是当急之时岂能躲在后边练毛个兵。



何不留李岩?



黄得功和周遇吉撕逼半响,谁也说服不了谁,又见小太监一直苦笑不语突然想到了李岩。



李岩善谋又善练兵,前日受伤正好留后方养伤练兵一举两得。



“不可!”常宇终于开口了,断然拒绝两人提议。



一来他知道李岩也绝对不会同意的,否则当时在香河就留下养伤了,二来他需要李岩在身侧。



虽说常宇善谋,但以己之力对付多尔衮尚可喜那么多老油条就隐隐寡不敌众之感,虽然李慕仙也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他补漏,却没有经验丰富的李岩可以给他更多的建议。



毕竟李岩是职业的军师,李慕仙不过是个业余的,还缺少实战历练,遇到突发事件李岩能提出多个应对之策,而李慕仙只能常宇应对时候出现漏洞时提出补救办法,这便是两人之间的差距,却都极为重要。



论武将常宇麾下可谓猛将如云,但谋士……一开始都是仗着自己穿越过来熟知历史这么点优势绞尽脑汁独力硬抗,可随着历史轨迹出现变动后他也变得被动起来经常出了差错,这时候谋士就显得无比重要了,这也是为何他得知李岩遇险时反应那么大,这也是李慕仙一个游方道人却被他这么看中的原因。



归根结底,他需要有人帮助他一起运筹帷幄。



眼见撕逼不成,提议李岩又被小太监断然拒绝,黄得功和周遇吉索性摊手,你爱咋咋地吧,反正俺俩是不会留下的。



当然常宇要是以军令强压二人自是领命,只是也知会寒了两人一腔热血,加上周黄两人都是历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将,敢打敢拼是极其重要的得力助手,围剿多尔衮这等大魔头有两人坐镇心里有底把握也多几分。



大佬动不得,那就各留其麾下部将一人在此练兵不就成了。当局者迷,最终还是游方道人李慕仙一言破局。



常宇顿时尴尬不已,怎么竟也钻了牛角尖,周黄二人麾下皆是随其南征北战的悍将,不管是行军还是打仗都是经验老练,留下练兵绰绰有余。



于是略一商议,周遇吉留下部将牛勇,黄得功留部将张杰在天津卫负责练兵组建防线,以待清军返回北上时迎头痛击。



晌午过后,安置事毕,常宇率骑兵主力拔营渡河南下追敌,并将所有粮草全部带走,毕竟过了天津后,京城的后勤已是鞭长莫及,再往南则要自己解决了。



至于如何解决常宇心里已有了打算,手头粮草尚够日,差不多能挨到山东境内,那时候又得要讨饭了,不过他已经想好了要故技重施像在大同和太原那样挑凯子下手了。



目标济南的德王!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破济南,德王朱由枢被俘从此失去消息,一年后其堂弟朱由栎继位,是为大明最后一任德王。



虽说四年前清军破济南城时将德王府掠劫一空,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捐点粮草应该是没问题的,常宇心中如此认定,倒也不太担忧前途粮草问题,他相信有了前德王的阴影,朱由栎以及济南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