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六章 陈年往事
这东西从入手后一直到现在,陆景都没太顾得上看。



只是刚拿到的时候大致浏览了几页,知道里面的东西基本都是阎王箫的随笔。



直到现在才掏出来开始细读。



看得出賀卿最初写这东西的时间应该是挺早的,甚至比他成名还要早,至少要是在十六年前了。



别人的随笔写的都是今天读了什么书,听了什么曲儿,看了哪家的小姐,吃了哪个酒楼的小菜,而賀卿的随笔却不是。



他的随笔主要写的是今天因为什么鸡毛蒜皮的原因杀了什么人。



或者压根儿就没什么原因,纯粹是因为心情不好,又或者是隐隐觉得对面对他造成了威胁,就先下手为强了。



不过那时候的賀卿应该还没完全泯灭人性,杀得多了自己也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师父自己是不是有病。



结果师父淡淡告诉他,放宽心,你啥事儿都没有,练断肠六曲练到杀心四起本来就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们这一脉的功夫心肠不够硬的人是练不了的。



否则杀的越多越痛苦到最后就是走火入魔,死路一条。



而从那以后賀卿再杀人也是彻底放下了负担,练功后遗症嘛,多纠结还要走火入魔,不如彻底敞开心扉,杀他个痛快。



于是阎王箫的名头也越来越大,直到上了皇城司的通缉榜。



而接下来随笔的内容就变成了賀卿如何以一己之力跟追杀他的正道高手,还有皇城司的察子们斗智斗勇。



陆景看了几十页觉得有燃点,有爆点,只要再稍微雕琢下就可以直接投稿起点,变成一篇杀伐果断的爽文了。



这不比博人传燃多了。



然而到了册子的后半部分,賀卿忽然笔锋一转,写道。



——余纵横江湖十余载,从未见过如此怪异惊悚之事,这世间莫非真有鬼神焉?



这行字阎王箫写的极其潦草,足见当时胸中情绪激荡,之后还有几滴墨汁滴到了纸上,而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賀卿写字时的手在颤抖。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大魔头会被吓到这种程度。



尤其陆景看过賀卿先前的那些随笔,知道他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好几次都被人给逼入到了绝境,靠着周密的算计,厉害的身手,再加上几分运气才得以反败为胜。



此人恶则恶已,观其行事作风却也称得上是豪勇之辈,时有将生死置之度外之举!



最艰难的时候陆景也经常能看到賀卿在随笔里盘算着拼一个不亏,拼两个血赚,最好再拉个皇亲国戚什么的陪葬,气死皇城司那群鹰犬。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也会有畏惧的东西吗?



陆景接着向下看去,这是发生在三年前的一件事儿,算一算居然恰好是阎王箫从江湖中消失的时候。



那时候江湖上的普遍认知是賀卿终于顶不住皇城司的压力,再加上一曲倒行逆施硬生生吹残了云水静慈阁的一个天才弟子,惹怒了这个传承过百年的正道顶尖大派,于是阎王箫也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



但从陆景手上的随笔看来,賀卿的消失似乎另有缘由。



虽然不能排除他在随笔里美化自己的可能,但是从先前的几篇来看他的确还在摩拳擦掌,并没有因为惹到云水静慈阁而焦虑,反倒彻底被激发出了豪情壮志,琢磨着要再搞点大事出来。



结果转头就再没了动静,这个转折的确显得颇为突兀。



而答案似乎就在陆景手中这本小册子里。



原本只是打算当作睡前读物来翻一翻,可陆景看到这里却是越来越上头,已经什么睡意都没有了。



眼见窗台的油灯已经要燃尽了,陆景起身,又往里面添了点油。



随后继续捧起了手中那本小册子。



这时的賀卿为了躲避各方的围追堵截,流窜到了东南部的禹州府一带,这里曾是青莲剑派的地盘。



青莲剑派六十年前也是天下间一等一的顶尖大派,和悬空寺、云水静慈阁平起平坐,同是以剑法闻名,还要压现在如日中天的洗剑阁一头。



门下高手无数,天才弟子也是层出不穷,掌门秦不语人称东海剑王,也是当时江湖公认的武林第一高手,位列天玑榜榜首,平生一百二十战,未尝一败。



不过青莲剑派宗门位于海外群岛之上,门下弟子也多在沿海一带活动,很少离开禹州府,对中原武林的影响力没有其他几大名门那么强。



但即便如此依旧没人敢质疑他们那恐怖的实力和底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面实力都强的离谱的顶尖大派,居然在某一天离奇消失了。



没有任何征兆,甚至门下弟子还乘船去附近州府采买生活用品,早上出门,等晚上再回来,发现门派没了。



那些负责采买的弟子全都傻眼了。



望着空荡荡的海面,手足无措。



这事儿在当时带来的震动很大,事后很多人都纷纷涌到禹州府,雇船出海,想要找到消失的青莲剑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