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最著名的《谏逐客书》中最有名的那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其实是引用。
被引用的恰好是韩非的作品,原文是“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狄光磊对李斯的感觉就是看到一个“历史名人”,不喜欢,不讨厌,仅此而已。
……
“学生李斯拜见玄明先生。”
不同于在韩王宫的咄咄逼人,此时的李斯彬彬有礼,便是再怎么挑剔的老学究,也挑不出一丝毛病。
秦国的情报能力不是天泽那种丧家之犬可以比的,李斯此行之前,还得了东皇太一提点,自然不敢在狄光磊面前表现出一丝傲慢。
“东皇太一和你说了什么?”
狄光磊半句寒暄没有,直接进入了正题。
李斯对于狄光磊的反应做了多种假设,对此早有准备,恭敬的说到:“他说,大势不可改,天道不可欺。”
“何为大?何为小?何为天?何为道?这老东西,还是喜欢说这些狗屁不通的屁话。”
李斯对此不做任何评价,而是问道:“先生觉得,何为大势?”
“民心,百姓心中所思所想就是大势。”
“布衣黔首,何足惧哉。”
“这话你自己信么?”
李斯认真的说道:“不信。”
“看在你还算诚实的份上,今天我就不揍你了,回去给东皇太一带句话:棋局什么时候开始,他说了算,什么时候结束,我说了算。”
“学生必然把话带到。”
“知道你为什么练不成儒家的浩然正气么?”
“请先生指点。”
“不是你的天赋差,也不是荀况偏心,而是你的内心太乱,不够诚。
诚意正心,才能修成浩然正气,如果做不到,还是早日换一条路吧。”
说罢,狄光磊转身离去。
李斯呆呆的看着狄光磊的背影,半晌,躬身施了一礼,缓步出了紫兰轩。
不够诚。
当年荀子也这么说过,李斯本人也明白,但他做不到。
他心思杂乱,因此练不成浩然正气。
他心高气傲,因此不甘心选择别的路。
在这种矛盾扭曲之下,李斯的武功已经很久没有进步了,就连学识方面,也落下了一些。
荀子和他说了“诚意”,狄光磊补充了“正心”。
或许,他真该好好想想,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了。
……
夜。
韩非和李斯把酒言欢。
韩非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掏出两枚金币,道:“要不要玩个游戏?”
“什么游戏?”
“咱们各自手握一枚金币,我数三二一,一同亮出。
如果同为正面,我输你三金,如果同为反面,我输你一金,如果一正一反,你输我两金。
八次为限,谁的金子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如何?”
李斯道:“若有一次同正,我便可得三金,师兄岂不亏之?”
韩非笑道:“游戏尚未开始,师弟怎知结果?”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用“掷硬币概率”算数学期望,两人的数学期望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博弈论问题,并不能用“掷硬币概率”,而是要加上人为的判定,即——我想赢。
在这种情况下,出正出反的概率便不再是二分之一,数学期望也随之改变。
(ps:作家等级不到,不能发彩蛋章,我会贴个图,解释一下解题过程。)
李斯的最优解是“三正五反”,数学期望是负八分之一。
韩非的最优解同样是“三正五反”,但他的数学期望是正八分之一。
换而言之,从数学角度看,这个游戏从一开始,胜者就是韩非。
在掌握数学优势的情况下,韩非在游戏中气定神闲,大大占据心理优势,最终取胜是必然的。
同正,李斯3金。
正反,韩非2金。
同反,李斯4金。
正反,韩非4金。
同正,李斯7金。
正反,韩非6金。
正反,韩非8金。
七局过后,韩非占据1金优势,只要最后一局出“反”,最差也是个平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