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禹道乾坤》 第三百零六章应天治民,圣王神道
吗?



神皇认定哪条是正统,哪条就是正道。



……



神皇早就在等儿子回来交差。



所以在彭禹进入飞凤门时,神皇便在乾元殿等着。



“儿臣叩见父皇,恭祝父皇万寿。”



风尘仆仆进来行礼,彭禹双手捧着匣子,将大道日月珠归还。



收起宝珠,神皇淡淡道:“详细说说,你三哥那边的情况。”



彭禹将自己进入五行洞天后的事一一讲述,就连自己召集一群大儒请教“五德”都全盘托出。



“你找人?”昆烈一声嗤笑,明白他的小心思:“你担心你三哥把持儒门?”



“不,儿臣担心三哥被儒门挟持,成了傀儡。”彭禹跪在殿中,面沉如水,从袖中取出那些大儒的论文,



“儿臣听了一些大儒的话,觉得他们讲述的谬论妄言着实可笑。”



彭禹不介意在这时上上眼药,抹黑一下自己瞧不上眼的大儒。顺带,将张子昌的文章放在最上面。



仅仅看到文章上的“忠”字,神皇便露出意动,马上拿起文章



看完之后,他脸上多出几分笑容。



“看来,你这场茶会挺有用。”



“五德以忠为首,好,很好。”



作为神皇,自然希望下头的臣子各个忠心。



继续往下看,他随口问:“你三哥那头,还是研究什么仁义礼智信?”



“是。三哥立五德之道,已然证圣。”



“没有勇武,单凭文儒之法如何守护社稷?”昆烈低声说了一句,又开始翻看其他文章。



儒门固然好,可别忘了大昆神朝奉行天武神道。儒门兴盛,会不会压制战神殿?



作为天武神道的代表人物,神皇自然要考虑武道的发展。



昆昱如果一心投入儒门,在神皇心中反而讨不了好。



神皇速度很快,看到不合意的学派五德理念,直接舍掉扔一边,继续下一篇。



最后,他筛选好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就是提出“忠义”的概念。



“这件事你干得很好。儒门作为天外学派,他们要教什么,能教什么,我们总要筛选一下。免得某些不合宜的东西混进来,污了咱们国民的耳。”



在这一点,昆烈态度和彭禹相似。



儒门必须把控在昆吾氏手中。是神朝借助儒门传道,而不是儒门踩在神朝之上。



神皇继续询问昆昱的情况。



彭禹这时才抛出自己和昆昱的两条圣道之路。



听到五德证道之术,神皇面色一沉。



“听你之意,只要大儒完成君子五德,精神升华至天地,就能证圣?”



“是。”



“那要是有人弹琴作画陶冶情操,也能触及圣道奥妙?”



“应该可以。所以儿臣以为,此类圣人俱是清谈。贵则贵矣,不可交付国事。”



神皇挑眉道:“以儒门那些人的性子,定是学派为先,道德为本。要是让大儒们入朝,朝野又要弄出几个党派。举试时,他们定会偏向同乡、门徒,打压其他学派。然后彼此攻击敌党的道德品行。”



神皇嗤笑道:“这种事,他们玩得太多了。”



彭禹没说话。



华夏历史上,那些大儒空谈治国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彭禹对此十分警惕。



而在大昆神朝,虽然儒门兴盛时间不久,加之神皇们打压,不曾真正占据高位。但八百诸天有不少小国被大儒们玩死。那些人教导皇帝以仁治国,整天指手画脚,空谈国策,却无实质治国手段。而敌对党派哪怕弄出一条利国之策,也会被他们强行打压。



到头来,占据国家高位的大儒皆是“自身品德高尚”的君子,却无半点治国经验。



“放心吧,朕省得。这些儒门圣人给几个虚名头衔高高供起,不可让他们插手国事。”



“就怕他们在朝中的人脉举贤引荐,请他们入朝为官。”



旁的不说,就看倪神月和白师傅二人。



倪神月擅长教书育人,在诸天建设女学。可要论治国,她有实际经验吗?



还有白师傅,教导一位儒圣出来,听起来很伟大。但他干过多少朝事,他懂怎么治理地方,处理政务吗?



而如果他们入朝为官,凭借儒圣身份,肯定不能从基层做起。一开始就要赠予高位。



真要是让他们治国,这大昆天下还能看吗?



彭禹满脸担忧,说出自己的顾虑。然后道:“正因为看出这等圣人只会空谈高论,所以儿臣搬出‘平天下’的教化之道。”



“但不知为何,这教化之道的功果,竟然和咱们家的圣王精神很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