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春回大明朝》 第四十九章 皇帝的公开处刑
可怜的万历俨然当众处刑……



真的,此时的皇帝陛下基本上就是这么个状态,他应该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但凡他外向点也不至于会几十年不出皇宫,就算跟大臣赌气也不至于到那样一种程度。



宅的简直丧心病狂。



可现在呢?



被围的可以说人山人海啊。



对于一个宅男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尴尬的。



更何况这些贫民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打他的脸。



苛捐杂税。



他收的。



虽然把火耗定到百分之十以上这的确不是他的命令,但有海瑞那个百分之二的明确标准在,仅仅过了不到十年,就已经有官员开始收百分之二十的火耗,这明显就是他的责任。他又不知道以后还有个麻哥,让官员收到百分之八十火耗,最终换来一个千古第一圣君的美名,哪怕是以他的认知,也明白银子重铸一次就能损失百分之二十明显很夸张。



难道之前收的不是银子而是银矿石吗?



皇庄侵占民田。



他的皇庄。



而且这些贫民里面这种情况的比例极高。



北直隶的皇庄扩张,本来就是流民的头号制造机,当年甚至因此引发了大规模的民变,也就是刘六刘七的造反,还献祭了一个衍圣公府。而这些流民就近涌向运河是必然,他自己都知道,可他知道又能如何,要是不搞皇庄他就没银子花啊!



太监的亲属侵占民田。



他的亲信们。



可既然他要让亲信对他忠心,那他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现在可就这些太监能信任了。



文臣掌控朝政,武将废了,宗室需要提防,除了这些太监他还有谁能够信赖,既然要人家忠心,那就必须给人家好处,没有好处谁忠心,那好处当然就是默许人家在外面捞钱,孙暹侄子侵占民田,说到底还不是给孙暹侵占的。



他又能怎样?



难道他不知道那些税监出去收的钱只有小部分给他吗?



他知道。



他甚至公然允许。



大家四六分成。



怎么才六成?



六成是人家的!



正式的说法叫四成入库,六成留监自用。



后来文官眼红又插了一杠子,最后变成了二点五,二点五,五的比例三家分,二点五是他的,后面那个五是文官的,所以他顶着流传几百年的臭名,被世世代代反反复复鞭尸,最后实际上就是个二点五。



不过现在应该还没有到文官参与瓜分的阶段。



至于士绅以功名免税,大肆接受民间的投献,这个他也知道。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爹时候在苏松常镇四府一次性清理出近两百万亩投献田,另外还有三百万亩的花分田,这些相当于四府里面松江府的全部农田,也就是说四个府四分之一的田产都是通过这些操作不用交税。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士绅免税,其实他也知道那不是祖制,祖制就是免徭役,他老祖宗那抠门劲,怎么可能不收士绅的税,他老祖宗不但税,连地和脑袋都一起收呢!宋朝传下的规矩就免徭役,而免田赋其实是正德年间开始的,然后他爷爷又把原本的田赋扩大到了丁银。



最终大明的士绅就这样可以凭功名不交田赋,不交丁银,不服最初的徭役,这个目前也是折银,这三项不交基本上就等于什么赋税也不交了。



田数的确有限额。



但不是还有个隐田嘛!



只要有一百亩不交税,那士绅就有能力让自己在官方的田产始终不超过一百亩。



但人家控制了朝廷,人家就是给自己谋福利,他又能怎样?



当然是装作这就是祖制啦。



最后搞得各地赋税越来越少,甚至还连年拖欠。



他又能怎样?



改了?



士绅一体纳粮?



他还怕自己不小心落水呢!



他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然后一道圣旨说皇帝仁慈,拖欠的既然真收不上来那就算了,以前的坏账一笔勾销吧!



至于国库没钱……



他可以罢工啊!



你们自己玩的结果,你们自己想办法呗!



至于他自己缺钱……



那不是有税监矿监还有皇庄吗?



他不缺钱,朝廷自己想办法,最后……



最后他被搜刮到饥寒交迫的贫民围堵在这里了。



当个皇帝真他玛难!



此刻的皇帝陛下心中估计就在哀叹自己的命运。



命苦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