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零六章 红颜祸水啊!
了就是大家都已经抛弃万历,但这些老臣已经不考虑什么做官,保留个名节顺便也算脚踩两只船,但家族中坚们,已经全都跟着弘光争取世代簪缨了。



他们又能怎样?



他们也很无奈啊!



杨丰的做法让他们连苟一下的余地都没有。



但凡杨丰能给他们点希望,他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可这个逆贼根本就不给他们一点希望啊!



“一群逆贼!”



逆贼说道。



实际上这些统领们都不是地方士绅中最高等级……



最高等级谁会这么傻,一旦失败可是要灭门的,单纯凑钱支持弘光最多也就是个从犯,这些出头的可都是主犯,所以都是相对小的世家。



“开原伯就不怕他们真训练出强军?”



李贽说道。



“知道我最喜欢什么吗?”



“请讲。”



“我最喜欢看着我的对手,拼尽全力然后自以为足够对付我,结果在战场上被我一巴掌拍死,踩死几只蚂蚁有什么乐趣,怎么也得踩死些蝗虫,蟑螂,屎壳郎什么的,我一直为我的敌人不够强而苦恼,真的,碾压他们的过程让我很没有成就感,如果他们能够让我的生活快乐些,那么我为什么不喜欢呢?”



杨丰一脸邪恶的笑容说道。



“呃?”



李贽无言以对。



“大帅,京城的信使到了!”



杨虎在后面说道。



“终于来了!”



杨丰说道。



这还是自从被围开始,第一批到达南京的信使。



他们带来的消息不好也不坏。



京城的确缺粮。



但也没缺到受不了的地步,主要得益于去年顺天府的大规模开荒,尤其是那些粗种作物的种植,比如高粱,大豆,还有山区种的玉米,这个时代玉米的确产量低的可怜,实际上直到咱大清末年,玉米在薄地亩产也就才几十斤,这个数字是真的,二三十斤都有,但问题是在此之前这些农田根本没有开发价值。



它能给人们带来的收益基本上为零。



这就是为什么明末开始,各地山民最显著标志就是种玉米,徽州山区棚民种玉米甚至造成水土流失,以至于和地方士绅发生械斗。



它的确不能增加亩产,好地没有种玉米的,它的价值是让原本没有开垦价值的荒地,尤其是山区有了开垦价值。



亩产三十斤的确很少。



可如果不交赋税的话,亩产三十斤对农民来说也是好事。



顺天府连续两年的大规模开荒,把原本被皇庄圈占的荒地,洪水泛滥的沙土地,没有任何水源浇灌的山区,统统变成了农田,而今年还要加上减河挖通后天津一带的优质稻田,这些让京城在没有了江南漕运的情况下,依然维持着粮食的供应……



当然,还有很重要一点是渔业的补充。



总之京城的粮价依然维持在一个正常年景的水平。



至于九边则是靠着长芦盐区的开中制,那些盐商为了能从边镇将领手中换取盐引,不得不想尽办法向边镇运粮,虽然盐商们苦不堪言,但的确让宣大等地粮价同样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说到底朱元璋当年设计这套制度,就是用坑商人而肥边镇,逼迫盐商就算哭,也得哭着给他想办法解决边镇的粮食,不管是从内地运输粮食过去,还是自己组织人去开荒,都得让边镇粮食充裕。



至于盐商经商之苦……



一顿饭几百只羊的时候盐商的确不苦了。



可国家的边防体系垮了。



总之杨丰最担心的问题并不严重,京城的确粮食紧张,但也仅仅是和过去正常年景差不多。



而北方也依然维持着和平。



但实际情况也和南方差不多,北直隶各地也在搞团练,而且阁老们控制的朝廷和各地官员全都支持,甚至他们还同样在引入斑鸠铳,红夷大炮,尤其是原本海上贸易的限制形同虚设,红毛商船甚至都已经从倭国到登州了,闽南海商集团也公然驶到锦州和盖州贸易。



反正朝廷也不管了。



地方士绅又不傻,过去他们就在搞走私,现在朝廷不管了,沿海又不向他们收税,走私直接变自由贸易呗!



所以目前的大明,已经完美实现了门户开放。



连胶州都有红毛商船过去了,这种不要中间商的直接交易,正在引起中间商们的愤怒,已经有倭寇袭击胶州和登州了,因为倭国在朝鲜恢复进攻,所以倭寇袭击登州属于很合理的。



不过倭军的确正在朝鲜境内再次高歌猛进。



他们从一个月前发起进攻,短短一个月就从釜山打到了南原,不出意外的话这时候应该连全州也拿下了,南原失陷的消息,是朝鲜国王派出的求救使者向留守监国的太子殿下奏报的。在传递到南京的这段时间里,别说是全州了,估计汉城都已经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