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三八章 炮轰承天门
伴随应天大学的学生们冲出校门,整个南京陷入了疯狂。



真正的疯狂。



所有人都仿佛天塌地陷般。



杨大帅就是这座城市的神,所有人都视其为信仰,赐予他们目前一切美好生活的救世主,恩泽这片土地的阳光雨露。



毫无夸张。



这时候的南京可比京城繁荣多了。



后者用冯梦龙的话说,就是靠着永乐迁都才把一个边塞苦寒之地变成花团锦簇的世界,但随着万历南下,朝廷凋零,哪怕是经过了杨丰改革,也无法阻挡其没落。老百姓的日子的确过好了,但曾经那些豪门显贵,四方官宦士子,皇室穷奢极欲造就的繁华,却最终落幕,而他们其实是京城原本的消费主力,没有了他们,商业大幅萎缩。



连教坊司的笙歌都没了。



这时候京城教坊司三院的女人早就被杨丰强制嫁人了。



毕竟民间光棍还不少。



这些女人过去就是为伺候达官贵人,没了达官贵人失去生活来源,杨丰也不可能养着她们,统统找个光棍嫁人还能生孩子。



而且京城工业有限。



这个时代玩工业只能靠水力,京城本身就存在天然缺陷。



只有半年能使用水力机械的地方哪比得上全年都能使用。



但南京不同。



借助长江的发达水运网络,原本的工商业基础,几乎全年都不会封冻的水力优势,这座城市工业蓬勃发展,已经真正有了近代工业城市的样子,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官营或者民营还有集体企业,尤其是后者正在成为各地工业的主力,这就是各地民兵旅内部集资方式建的工厂。



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民兵自备武器的需要。



但完成这些后不可能关了。



于是一些技术水平高,矿产资源便利的地方,就开始将这些工厂真正办下去,甚至一些这样的工厂规模已经远远超出本地需要,开始真正进入大明的商业体系,而这些工厂的利润也变成民兵的分红。



这种集体企业的主要集中区就是最早完成改革的南京城区,各坊几乎都有各种类型的集体企业。



生产从军火到儿童玩具的一切所需。



再加上官营和私营,整个这座城市几乎出产一切目前能出产的工业品,市民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工人。



他们拥有义务教育。



普及到坊的医疗体系。



普及到坊的养老院和孤儿院。



……



所有一切都让这座城市居民几乎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



发达的经济,相对最好的分配制度,充足的粮食供应……



而这一切都是杨丰带来的。



而人们也相信只要还在杨丰治理下,他们的幸福也会一直下去。



然而……



他居然被人害了?



就这样的消息传开,不疯才怪呢!



既然是被太子害死的……



王安什么的就不用扯了,大家又不是没脑子,太子侍读和太子本人有什么区别?



难道东宫里面没有太子的同意,一个侍读太监就能埋火药?



如果太子一起被炸死,那可以说是王安干的,可太子却没死,那说不是太子主谋谁信啊!再说王安一个太监,有什么动力做这种灭门的事?就算他是对大明皇帝满腔忠心,这种事情难道一个人就能做?运输火药,挖地道,引爆,还得一切都瞒过太子,这些需要一个最少几十人的团伙。



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



几十个忠心到可以为大明皇帝冒灭门危险的太监……



太夸张了。



我大明皇帝真有这么多这个忠诚度的太监,还不至于到今天这地步呢!



太子远在京城,现在没法去找他算账,可太子的爹在这里,儿子做了这种事情就得找他爹负责。



“走啊,去皇宫找皇帝!”



“太子害死大帅了!”



……



疯狂中的人群从一座座工厂,一条条街巷涌出,就像激荡的洪流撞向皇城,甚至很快连城外的都知道,然后一座座城门同样被蜂拥而入的人群堵塞,甚至还有不少人在骑着马奔向更远的一处处乡村,就像之前在京城时候一样,向各地民兵报信,让更多民兵涌向南京。



皇宫。



突然发生的这一切,让皇宫也立刻乱了套。



“张彪和李义呢,他们怎么还不控制局势。”



皇帝陛下焦急的说道。



他又不傻,卢受已经告诉他京城发生的事情了,京城民兵能冲进皇宫火烧皇极殿,如果不是杨丰没死,估计就连他儿子一起烧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