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价之岳母(两章合一)
朱兴德写字画圈儿,大白给一个,就是算钱方面厉害。



他嘴嘚不嘚不停地说,帐算的更是极快。



朱兴德先将今日在四家大户订的精粮,都分别在谁家定了多少石玉米、高粱、糯米、麦麸子说了一遍。



说完,像是里正五爷爷家的帐就出来了。



如果粮食送货上门后没毛病,需要付给人家六十九两白银。



白玉兰听的唏嘘,忍不住和秀花嘀咕道:



“一样种地,一年到头,他家只卖粮就能挣小七十两白银。然后人家还能吃饱饱的呢。真是没法比,这就是祖上田地多的好处。种十年就能净攒七百两,难怪房子连成片,五叔家这些年到底多少存项,咱都不敢猜。”



朱兴德听到丈母娘嘀咕,停下嘴边正事儿,跟着八卦道:



“娘,你说错了,何止七十两。他家大米、黄豆、小米,糙粮还有老多了,那卖完也是钱。今日五爷爷领我去看他家粮仓,我一瞧,哎呦,咱家那叫挑着买高粱和玉米,挑剩的还有那么多粮食呢。”



那才叫一年到头种地不白辛苦,啥事儿就怕干大。



像地多的,除非来大灾,要不然甭管刮风下雨,地多的还是有剩。



秀花嫌弃这俩眼皮子浅的:“那能没有银钱吗?他家那一枝子祖祖辈辈干里正。压根儿底子就比普通泥腿子强。谁家办点儿事都得找他。能白帮忙吗?不得意思两下?要不说呢,种地不如养猪,养猪不如外出,外出不如当里正,这都是有数的。”



老百姓咋折腾,也不如当官的来钱道宽。



村官他也是官呐。



朱兴德笑了,也是。



“不过,里正五爷爷对咱家是真不薄,外婆,您猜怎么的,他今日还让我转告您……”



朱兴德将里正老爷子说的话转达一遍。



秀花没怎样,将左撇子和白玉兰却感动够呛:“咱家这些年没轻了麻烦人家。等缓一缓的,以后过年过节要送礼再厚几分。”



朱兴德本想好奇问一句,爹娘,就以前,里正五爷爷也是这么够意思吗?



秀花挑了挑眉:“接着说帐。”



这事儿就被打了岔,朱兴德继续算账:



“剩下的三户,分别是三十八两,二十五两,二十九两。



这就是拢共四家,一百六十一两。



咱家还剩一百二十九两。



制酒的粮食,眼下也只能买这么多了,再多买,咱家没有地方存放。



再算上咱自家的粮食可以制酒。”



朱兴德说到这里,顿了下,迟疑道:



“假设到最后没有钱了,还需要粮食出酒,我还可以回趟家。朱家头一拨收上来的玉米和高粱,虽比不上咱家和那几户的,但是应该制酒也没啥影响。”



白玉兰担心道:“那你等于是要动大房的粮食。这样可不好。你伯母万一心里面不高兴,你爷在家会听小话儿。”



“我不动大房的,娘,我只是拿我那八亩地出的苞米和高粱,用不咋好的,去换八亩好的,斤数上没变,就是好孬的问题。”



朱兴德心想:他们三口人又不在家里吃,把他那八亩地收成运到老丈人家怎么了?而大房,吃什么不是吃。



“当然了,再说,看情况。



咱家酒要是买的好,即便挣到钱了,回头也应该在屯子里收粮。



咱家眼下是没有那么多银钱收粮,更没有地方存放才收手的。



屯里收粮指定要比去粮铺子买便宜。



我还是尽早回趟家,让堂哥们挑出好的,让他们先别动,先预备着。大不了给他们钱呗。”



给点儿差价银钱。



这个话题先暂时揭过。并不着急。



朱兴德哗啦啦将要花出去的银钱推向桌子另一边,这代表这些钱就要不归咱家了,只留下剩下的一百二十九两。



全家终于开始讨论回开头,说起要养三十只猪羔子的事儿。



要知道,那猪啊,可叫全没给钱呢。一头都没给。



还没抓呢咋给。



而一头猪羔子平均二两,口粮还需要再买十六两银钱糟粮,之前买的那些糟粮不够用了。



朱兴德看一眼大家,在全家人的注目中,又将养猪的七十六两白银推了出去。



推出去时,他笑着说:



“看见没,这钱一推,就说明咱家真的要养三十头猪了,到明年出栏咱家就能丰收了。都别心疼,掏出的七十六两,明年一定会翻番拿回来。”



一定。



之前左撇子的心一直揪着,就感觉摊子铺太大,心里像没底似的。



那叫两手抓,一手酿酒、一手抓猪,这两件事,眨眼掏光家底。



他这辈子都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