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84章 建厂
学校是以苏木的名义办起来的,苏木自然成了学校的校长。



她还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们上生理卫生课。



不过因为她自己还在上大学,也就一个月来一次,其他时候可以让她们自习。



生理卫生对女孩子挺重要的,农村一般不会上这种课,初中又是和男生同班有些老师都不好意思讲课,都是让他们自己看。



现在这是女子学校,倒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多让女孩子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她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这也是苏木上课的目的。



苏木把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开了个会,说了当初办这个学校的初衷。



当老师们看到校长这么年轻都很惊讶,想不到她还只是个十九岁的孩子,却有这样的魄力去办一个女子中学。



有些人怀疑她背后应该有人,不然她怎么可能办起一个学校来。



也有些人对她很佩服,毕竟要让穷苦人家的女孩子有学上,还是全免费的,思想境界有多高,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暑假还有一个月时间,陆在川和苏木把工艺品厂也办了起来。



之前两个月,陆在川已经在省城注册了一家外贸公司,还去京城参加了外贸订货会,了解了很多国外在工艺品方面的需求,像藤编的篮子、干花、竹制品等都很受欢迎。



他还带了苏木之前的刺绣品和扎染布料做的桌布、围巾等,有国外客户很喜欢,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订单。



工艺品厂开起来,附近很多中年妇女过来找工作。



苏木请了苗寨里最厉害的刺绣阿婆过来教他们做绣品,还用自己织的布做扎染,裁剪成各种成品。



方巾、头巾、布袋、围巾等,苏木加入了后世一些现代的元素,给国外的客户寄了样品,客户很喜欢,订单马上多了起来。



苏木又请了苗寨里的银匠师傅过来,订制一些欧美元素的银饰品,物美价廉,听说在国外很受欢迎。



这期间也有一些学校推荐学生过来,都是一些成绩优异但家里实在穷得没办法读不上书的女孩子。



当她们看到这么好的学校的时候都很惊讶,当然也有人怀疑在这样一个新学校能不能考上大学。



可是没办法,能来这读书总比没书读好,所以有些人也是报着试一试的想法。



有些送孩子过来的家长听说这边在招工,也决定一起留下来,一来可以照看一下孩子,二来也可以赚一点钱。



不过他们就要自己去当地租房子住,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等八月底,第一批报上名的女孩子都来了。



一共才四十多人,想到是第一批要抓质量,还是开了两个班。



而且都是高一。



苏木是想从高一开始自己带一批学生出来,这样以后有学生考上大学就完全是自己学校的成绩。



如果直接收高二、高三的孩子,成绩就不好算了。



期初这么少学生也挺好,压力会比较小,老师也比较轻松。



只有这些学生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们身上,而且他们也想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来,个个干劲十足。



有一个省城来的老师,说可以联系以前的学校帮忙订购一些辅导资料和试卷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开学之后苏木回了医科大学,参加了大二的考试,通过后依旧和廖叔平在搞苗医药的项目。



七月的时候她已经通过了个体行医资格考试,可以为人看病。



不过她暂时还没那个精力,还没开始行医。



工艺品厂的生意如火如荼,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工厂里勤工俭学,赚一点钱回家。



大家都很高兴,又能上学又能赚钱,真是一个好学校。



很多学生的家长也来厂里做工,倒比以前在乡下生活更好了。



陆在川通过一个国外客户又接到了一批制作干花的订单。



在厂后的空地里种起了一大片薰衣草,还有麦田。



“你说种麦子干嘛?我们南方能种麦子吗?不是都是种水稻?”有人问。



“而且我们这是厂,还种粮食干嘛,又不能卖粮食。”



“不知道,可能有什么用吧?”



也有老师问陆在川这个问题,陆在川微笑,“这是要做工艺品。并不是要打粮食,而是等长出麦穗就直接连杆收割下来,经过干燥消毒然后喷色,做成工艺品,插在花瓶里面很好看。”



“啊?那不是太浪费了?”老师惊讶。



“不,不一样的。像这么一把麦穗……”陆在川在手上比划了一下,就半个手腕大,“能打出多少粮食?卖不了几毛钱,可是做成工艺品就能卖出几块钱。所以这不是浪费粮食,而是让它利益最大化。再说我们国家也不缺我这点粮食,缺的发展经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