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七章 走近科学的播出形式
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签到,我真是大明星啊正文卷 第三十七章 走近科学的播出形式( ..)电台上班没有那么准确的上下班时间,肖一若和杜鹏此前都是实习生的缘故,需要来的早一些,其他人要是没事,基本不需要打卡。



每个节目的点不一样,有时候还需要出外勤,弹性工作时间更适合他们。



这顿欠了一周的饭,众人吃的很是开心。



从十二点到下午两点半钟,杜鹏一个人干掉估计有五百块钱菜,吃的有点走不动路。



八个人消费了两千多,他绝对是主力。



回到电台,肖一若径直去到了二楼的hr,询问一番后,挺简单的,只需要拍张蓝底的衬衫照,填个表,复印身份证就行。



其他都挺方便,柜子里也有白衬衫,只是拍照有点麻烦。



杜鹏鬼主意多,整理完毕后,让肖一若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办公桌边上,背景正好是蓝色的。



十分钟后,看着手里的工作证,心情有些澎湃,实习两个字终于没了,部门里写得变成了主持人。



心情舒畅之际,实在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



张导,陈姐,杨哥,父母,杜鹏,还有些同学立刻点赞。



“恭喜恭喜。”



“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肖一若牛逼啊,已经是正式员工了?”



“卧槽,同学里你混的最好了。”



“下次去东安记得请客吃饭。”



“6666666!”



小小的凡尔赛一波后,肖一若心情舒畅,再次回到办公室。



杜鹏虽然说不在意,但还是拿着他的工牌看了好一会,眼里透出淡淡的羡慕。



肖一若就算不懂人情世故,也明白此时不适合炫耀,胖子自己会调整,看完之后,投入了工作之中。



自从收听率上去了,节目组得到的资源比之前多了好几倍。



录音室是一方面,包括后期人员的配合,器材的借取都方便了许多。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愁。



看着架势,三个公用的录音室张导准备要拿走一个,已经有了趋势,估计是迟早的事。



其他人肯定变得很麻烦。



但又没有一点办法,谁让《走进科学》成绩好呢,受优待也是应该的。



张导最近去分管周台长办公室的频率比谁都高,看的出领导很重视,很支持。



这一切和肖一若没啥关系。



真正有关系的是干的活,转正了,他就是正式主持人,hr那边刚办完手续,在《华夏主持》这个网站里就能找到自己的名字。



《华夏主持》是相关机构建立的和主持人相关的专业网站。



电视,综艺,电台,外景...所有登记在册的记者都会出现在上头,附赠相关资料和荣获的奖项。



肖一若是没机会出现在首页上,只能打上名字搜索。



出来的就是他的基本信息,以及所属电台,负责的节目。



首页是给那些牛逼人物,或者是新人主持的特写,另外,有什么比赛也会在上头公布。



很正规,很权威的网站,能在本月最佳人物上出现,对于主持人来说是种荣誉和肯定。



晚上十点半,众人在录音室集结,今天相对轻松些,下班之后都没回家,而是在宿舍里稍作休息。



这会几个人在开会,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以后的节目是否要进行现场直播。



直播的好处是,可以和观众直观地交流,节目互动是主持人与听众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有利于培养听众忠诚度。



时下热播收听率高的全是直播。



对于主持人和其他人员要求比较高,直播嘛,总会遇到各种状况,比如接入热钱的时候骂人的,以前不是没遇到过,虽然有几秒的延迟,有时候不注意,就会造成困恼和麻烦。



这就有点像歌手在舞台唱歌,多数歌手能对口型绝不真唱,不是说唱的不好,而是担心其他问题,差不多道理。



录播可以让团队工作更加有效率,特别是主持人,速度快,一天能干完一周的活儿,会有精力去处理别的事。



现在的《走近科学》是刚开始,环节啥的变一变没啥关系。



以后慢慢地影响力变大,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肯定要固定,这才是真正成熟的节目。



杨姐的意思就要录播,特别现在手里储备的节目不多,每天直播太耗时间,没效率。



其他几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小肖,你呢?”



作为节目的主持人,肖一若有了发言的权利。



“在我个人想法,肯定是希望直播的,”在其他人说话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