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你丫穷成这样还挖个毛!
“都他-妈-的想钱想疯了,和日-本人合作田野考古,你们就真的这么缺钱!”



张楠开着车在那骂骂咧咧,不仅是被这荒凉环境影响,还想到华夏第一国宝竟然是在不久后被中-日联合考察队发现,肚子里就是一肚子的不爽!



张楠想到了明年一份考察尼雅的协议,里面的规定让他真想骂娘:考察费用由日方承担,考察、发掘的所有文物全部归中方,所得资料中-日共享,考察结束后日方还将提供一定数额的文物养护费。



你丫都穷成这样了,那还挖个毛!



关兴权一问情况,张楠将不久后中日联合考古队的事给稍微改编了一下说给他听,这下关哥是爆了!



“要是撞上,全给…”



做了个咔嚓的动作!



“算了,1911年那会小鬼子就有人来过,那会绝对没安好心。不过虽然不知道这批小鬼子到底怎么想的,但那个带头的小鬼子人看着还不错,别去管了。



不过都是挖坟,还不如老子来,至少咱是真正的炎黄子孙、华夏子民!”



对于尼雅考古的那段历史张楠不想多说,反正那种考古方式他极度反感!



尼雅古城在1901年由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这个所谓的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其实就是个文物强盗首次发现,他又后来在1906年又到尼雅古城抢劫了一次!



斯坦因两次共抢劫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



同时,斯坦因还对尼雅遗址进行了测绘,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



消息传开,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国际强盗都到过尼雅劫掠一番。



特别是这个斯坦因,在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



解放后,西疆博物馆等单位也组织了专业队伍,对尼雅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抢救性清理。



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西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蓝底卉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华夏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



而等到后年,西疆文化厅与日本的有关学术团体,还会有计划地的进行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



20世纪前期只见国外强盗肆虐,后期呢就见在华夏的那些个什么联合考古队,就没见什么在国外的华夏联合考古队——你丫有本事出去挖人家老祖宗的东西呀!



东西不拿回来也无所谓,咱最先挖出来就好!



涨志气!



还能把你们那里的山川地理、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调查个底掉!不仅仅是现在的,成千上万年前的也调查得清清楚楚!



不仅张楠明白这个道理,关兴权更明白,他可是军人出身。



“阿楠,过两年我们去外国也这么干怎么样?”



“放心,少不了你的。不用过两年,等你拿到了那张美国佬的绿卡厚出国方便了,我们可能就要去趟英国,我在那找了个桩子,要大干一票!”



桩子,关兴权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具体意思,不过估计着应该就是某个点、藏宝地、珍贵古墓。



也没多问,出国挖那帮子外国佬的东西带上他就行。



……



按照军用地图的指引,吉普车在完全没有了道路的戈壁沙漠中前行。



关兴权手里还在摆弄个六分仪,对着张楠说道:“我看快到了吧,你这车开得还可以,不过不会开歪了吧?”



说着还掏出指北针看了看。



“你刚才都用了六分仪,错不了,应该快到了。”



张楠在沙漠里开过车,所以知道些驾驶诀窍,一般不会把自己陷住。



而关兴权真是准备充分,连六分仪都带了:在华夏还没有引进普及GPS的年月,有军用地图在手,加上六分仪和指北针,关兴权这号人就能知道自己的大体位置。



“关哥,知道GPS吗?”



“美国佬的新玩样,还在试验阶段,不过只听说、没见过,这玩样他们捂得死死的,只有军队里有,还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要是能买到民用的就好了,那咱也搞一个。”



听了张楠的话,关兴权有点不以为然:“那东西听说虽然方便,但可靠性实在不怎么样,而且太大,携带不方便。要是在这种鬼地方出问题那就惨!这地图、指北针和六分仪我还相对相信些,虽然精度不高,但靠得住。”



关兴权说的也有理,如今GPS还没有完善,也没地方买,体积又大,不像20几年后的那样小巧。就算能搞到军用试验产品,如果是在沙漠这样的无人区接收器一旦故障,手头又没有指北针,再没点野外定位能力那就死定了!



两人聊着聊着,远处一处荒芜的坡地上,一座孤零零的废弃石塔出现在视野中。



“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