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26章 人类创造的魔鬼
ss-20本就有单弹头与三分导弹头的不同配置版本,弹头威力不一样,使用三级火箭或两级火箭的射程也不同,甚至还可以只安装两个15万吨弹头。



按照帕维尔的说法,如果加装了第三级火箭的导弹使用80年代中期装备的后期型100万吨级单弹头,对外的公开射程是10000公里,而实际上的最大射程达到了11000公里!



如果是使用1976年版本的早期100万吨级单弹头,有效载荷的限制导致无法在加装的第三级火箭上安装,最大射程只能达到5500公里。



就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那几年时间,苏联的热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发展很快,同等威力的弹头体积、重量变得越来越小,战略导弹弹头配置变得越来越灵活。



“早期发展战略导弹时,我们和美国都喜欢将弹道导弹的射程往远了宣传,但到了20年前,两边都喜欢反过来往短了说”



帕维尔的话大伙能理解,一开始就是单纯的互相威胁,当发展至射程已经不是问题时,两边都知道自个能轻易灭了对方。



这时候将核导弹的射程说得短一点反而会起一定的迷惑作用,就像二战前那会各海军大国对己方主力舰最大航速、主炮参数等数据的宣传策略,高或低都凭自身需要,说瞎话不需要打草稿。



100万吨级,这玩意在张楠印象中是真正的国之底牌,虽然几大国都有比这等级更大的核弹头,甚至都有2500万吨级的核弹,其实感觉只要有百万吨级、能有效投放的核弹在手,真没谁敢惹你!



“我总感觉一个100万吨的砸到座大城市,和1枚千万吨的核弹效能、威慑差别其实没多少。



我记得好像…诶,想不来什么时候看过宣传,说这百万吨核弹威力”



张楠脑子有点苦恼,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他想说的是核弹的杀伤力。



这时安德烈、保罗等人没说话,打断老板的思绪会有点不礼貌。



项伟荣同关兴权是知道个大概,军队服役时就看过些的宣传资料、军事教学片,但谁会去刻意记呢



当兵的只要明白核弹威力够大、如何尽量防护就行了,其它就交给老天爷。



知道张楠要说的是什么,但没人开口,没想着妮可微笑着道:“地爆,空爆,沿海爆,不同地方威力不一样,目标环境不一样,效果也会不同,一定量核弹效能实际使用时要具体分析。”



张楠看了眼自家女人,“你清楚?”



妮可“呵呵呵”笑了起来,掌控巨型财团的超级女强人气场与成熟美人的魅力很自然的散发出来,还给旁人她带着点怪怪自信的味道。



是自信,这自信的笑完,妮可对张楠道:“亲爱的,我在小学5年级就得过民防知识竞赛全县冠军,你说我知不知道?



同核爆有关的公开数据都能背给你听,你知道我对数字、数据的记忆力天生非常好”



好吧,这是赤裸裸的炫耀,小学生式的自信气场爆棚,其他人看着这一幕都微微在笑——老板娘的记忆里超级好,这是大家都知道,人家可是玩金融的。



今天不玩金融,老板娘貌似回到了小时候的学霸时代,给人的感觉挺有点意思。



妮可是真知道自家男人搞不明白、记不清的那些个事,因为从1951年开始,美国联邦民防局就主导了一系列民防宣传和动员计划,将美国对外心理宣传战的理论、模式运用到国内的民防宣传和动员上。



那是一场带有冷战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宣传和动员,全民总动员级别的,这“冷战公民”、“冷战爱国主义”为基准的美国民防教育、动员卓有成效,一直持续了好几十年,妮可就是其中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产品之一。



其实美国人不光搞民防教育,这几十年来在民防工程建设方面还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了巨量布局合理、系统配套的民防工程设施。



最简单一点就是:美国六成以上的住宅都建有地下室!



妮可的儿时、少年时代正是冷战苏联由守转攻的年月,民防爱国教育效果杠杠滴!



既然妮可心情不错想炫耀一下,那就由她高兴。



“以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芝加哥为例,百万吨级的核弹在市中心300米高度空爆后,冲击波对室内普遍的重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绝对摧毁半径是287公里,光辐射瞬间引燃可燃物半径56公里,贯穿核辐射的绝对杀伤半径大约在两公里左右。



对暴露人员的瞬间绝对致死半径是63公里,堑壕内人员致死半径36公里,坦克内人员是28公里,专业避弹所内人员是12公里。



对地下加固的永备工事内,就是类似大深度地铁一类设施内的人员的瞬间致死半径大约是760米。



所以对重工业、重型钢筋混泥土建筑类型城市,百万吨级核弹空爆后,正好在坚固建筑后的人员在4公里外有活命的机会,这相当于躲在堑壕里边一个道理,但需要在阴影区才行。



大深度地铁,就是深度至少20米以上的地铁内的人员只要在八、九百米外就有存活的希望,所以兼具防核弹攻击的地铁线路深度都在20米以上,很多都是30米的水平…”



听到这,张楠突然想到件事:华夏第一条城市地铁的深度就在30米左右,显然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