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二章 九月
陈小旭还真跟郭晓珍道歉了。



倒是把对方吓了一跳,这丫头在众人眼里就是个小恶魔,谁也不敢惹那种,结果居然懂事儿了。



而且她不仅道歉,之后也懒得参与欧阳的那些恶作剧。



欧阳一下子失去了“精致的玩笑”,变得简单粗暴。比如在门上搭一个扫帚,砸了袭人的头,然后被袭人追着满走廊跑……



如此到了九月份,王导见火候差不多了,才收回他的特权。



剧组在九月中开机,刚巧十号是中秋,任大惠便搞了个联欢会,一如五四青年节。



戏份重的角色,像平儿、晴雯、贾琏、贾政、贾母、袭人等,签的都是全程合同,一直跟着剧组走。戏份少的,像邢岫烟,已经可以回家了,一年后才有她的戏。



所以在晚会上,大家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一丝淡淡的离别伤感。



空军招待所的条件比圆明园强,礼堂特大,一百来人坐了一圈还有充裕,依旧像小学生似的围着桌子,桌上摆着各种小食。



姑娘们打扮的花枝招展,陈小旭喜欢素的衣服,只穿了件黑格子衬衣,默默坐在角落。



每到这种场面,她就非常特性,越热闹,越觉得孤独。尤其当王利平放了首《蓝色多瑙河》,招呼大家起来跳舞时,这种孤独感达到了顶峰。



她先看了看许非,那货正忙着到处拍照,然后看了看张俪,宝姐姐跟探春聊的正欢。



“……”



陈小旭抓了把瓜子,偷偷溜了出去。



操场上空空静静,几盏路灯亮着,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映的黄花浮玉,霜华满地。窗子里传出欢快的喧闹声,却愈发觉得不属于自己。



陈小旭在隐隐绰绰的小路上走着,听那喧闹渐渐消失,反倒舒服了一些。她有点想家,又有点想哭。



简单说,压力太大。



这些天,记者们蜂拥而至,自己的名字跟林黛玉一起屡见报端,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万众瞩目的新闻人物。



还有的专门跑到鞍城去采访父母同事,问题尖刻,毫不留情。母亲还特意打电话来,问要不要去别人家避一避。



甚至于,金陵的几位观众写信过来,说“林黛玉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如果你演不好,我们将联合起来讨伐你!”



如此种种,都给她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她其实是懂道理的,知道自己所负的重担,更知道自己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对于失败者没有同情。



陈小旭逛到了半山腰,又转了回来。



舞会还没结束,窗子里的笑声盎然,她正想在台阶上坐一会,忽见两个人从楼里下来。



“干嘛呢?寂寞的小女孩啊?”



许非脖子上挂着相机,贱嗖嗖的一步跨到楼外。



“怎么不叫我,外面怪冷的。”



“我没事儿,就觉得闷。”



陈小旭牵了张俪的手,才扭头嗤道:“你下来做什么,怎么不拍照了?”



“早就拍完了。”



“拍完也要拍呀,不然多没意思,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个相机!”



“这叫摄影艺术懂么,给你你都不会用,知道哪个是镜头,哪个是闪光灯?”



“你们又吵,一个是小孩子,另一个也是小孩子……”



张俪头疼的劝架,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地主动提议,“哎,这会刚好,你给我们照张相吧?”



“不照,我丑!”



“丑什么,来。”



许是将赴前程,小别在即,张俪比平时放开了几分,扳过她往台阶上坐,“说起来,我们还没有一张合照呢。”



“……”



听了这话,陈小旭才抿抿嘴,乖乖坐下。



在八十年代,照相机是非常时髦的物件,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最有代表性的国产品牌是双鸟,即海鸥和凤凰。



一台海鸥DF型,要500多块钱,便宜的红梅2型也要五十多块。进口的就更贵,基本上千。



但许老板是谁啊,不差钱好嘛——行吧,他也是在信托商店淘的进口货,能省则省。



许非退后数步,不断调整着镜头,见两个姑娘坐在台阶上,陈小旭歪着头,稍稍枕着张俪的肩膀,灯光昏黄,岁月袅娜。



这故事本身,就像极了一张逝去的旧照片。



“照了啊!”



他按下快门,强烈的白光一闪,画面定格。



…………



“咣啷!”



四合院的门被粗暴撞开,许非一手拎着一张圆凳进了来。



“嚯,以前进门还客客气气的,现在直接撞了啊,真不拿自个儿当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