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腕儿(月票加更)
“二八的那位俏佳人儿懒梳妆,崔莺莺啊得了那不大点儿的病啊,躺在了牙床……”



大杂院,亮亮堂堂,赵丽蓉一手打板一手拿鼓键子,唱着一段《大西厢》。



她学评戏出身,京韵大鼓也能唱,为了这集戏还特意练了一个月。



韩影站在对面,矜持却又眉飞色舞,接道:“躺在了床上啊,半斜半卧,您说这位姑娘,乜呆呆闷悠悠,茶不思、饭不想……”



一段唱罢,二人格外满足,韩影嗓门一挑:



“小姑奶奶!”



“红花!”



“风韵不减当年→呐!”



“哎哟,你也是三岁看到老啊!”



“噗!”



全场憋笑,俩老太太忒逗了。



本集讲戴红花的一个称呼为小姑奶奶的亲戚,前来探望,小住几日。这位小姑奶奶寡居多年,也是戏曲爱好者,跟戴红花是狼狈为奸,无法无天。



最后白奋斗出了个损招,让陶茂森对其展开追求,终于把她吓走了。



赵妈今年六十岁,化妆非常年轻,一头乌黑的头发。韩影四十八,还算中年,但妆化的老,遂能形成一种反差。



俩人都成了精了,演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单集故事,比较简单,顺顺利利拍到晚上,完成任务。



赵妈还挺抱怨,攥着许非手唠叨:“去年听说你排戏,请了好鞋人,我琢磨着也能请我吧,结果等了意年,愣是没找我。”



“去年没合适的角色,今年不请您来了么?您看您一出场,咱们工作效率都高了。”



“你小子奏是会说话……行嘞,你就当我信了,我得回夹了。”



“那个关景清,找辆车给老太太送回去。”



“用不着啊。”



“没事没事,我们也放心点。”



关景清腾出一辆面包车,给赵丽蓉送回去,剧组打卡下班。



七点多钟。



许非离开大菊胡同,没回家,直奔前门外煤市街南口的丰泽园。



门脸还是那么气派,停着不少进口车。



上次在这吃饭,是跟马卫都、海晏、朱家溍一块。这次老马是中间人,说有位朋友想认识认识。



他进了包间,推门一瞧,里面坐着俩人。一个是马卫都,另一个也认得,但装作不认得。



“来迟了啊!来来,我介绍一下。”



老马站起身,笑道:“这位就是许非,我认识他的时候还是白身,现在声名显赫。这位叫李程儒,淘弄古玩结交的,现在做点服装生意。”



“你好你好!”



李程儒三十多岁,穿件西装,留一发型,“说起来我也是搞文艺出身,在《西游记》里当剧务,不过下海三年了,一身俗气。”



纯老北京,口条地道,善谈。



俩人握手就座,服务员开始上菜,明显李程儒请,全是好的贵的。



“你最近干嘛呢,怎么没信儿了?”许非问老马。



“准备去趟香港。”



“拍卖?”



“这你都知道?”



“你去香港还能干什么,别告诉我旅游。”



“嘿嘿……”



马卫都眼睛眯缝着,两只手一比,“一瓶子,有拍卖行联系,起价就六十万。哎对,正好你去过,有什么忌讳的没有?”



“就是语言不太通,你去哪儿最好写个条,不然打车都说不明白。”许非道。



“听说那边姑娘泛滥,去了留点神,别染个那叫什么,哦,艾滋!”



李程儒聊天绝对不能落,自来熟,“许老师,听说您也好古董?”



“前几年爱好,最近忙,抽空收一收,没什么好货色。”



“甭听他胡扯,他那对斗彩葫芦瓶,镇宅都够了。”老马道。



“哎哟,您要不嫌弃,改天让我开开眼,咱们交流交流。”



“成啊。”



一来二去聊开了,李程儒也懂古玩,而且非常懂。



人家里有钱,做买卖的。



旧时候前门往南,珠市口往北,鹞儿胡同旁临街有五间门脸,叫“义和信”,主营绸缎,那就是他们家的。



母亲生了11个孩子,养活了9个,他是老幺。



父亲好收藏,打小就见过宝贝。



后来形势不好,打倒资本家。母亲拉扯9个孩子不容易,每到断粮的时候,就把家里的字画、瓷器拿去卖,一件就值几十块钱——那可是五六十年代。



仨人聊的很舒服,吃吃喝喝,极为尽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