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见 80年代
冬日清晨。



许非从睡梦中醒来,习惯性抻抻懒腰,竟然发现有点挤。



他猛地坐起身,却是昨天挪了床,已经挨到木架子边了。这屋子很大,怎奈被各种东西占据,现仅剩桌椅和单人床的空间。



“大大小小得有一千件了吧……”



他满是自豪,当初刚倒腾的时候,走家串户就能收,后来得去自发形成的小市场,或经人介绍。



五年多有一搭没一搭的,也算个小藏家,钱砸出去十几万,光家具就摆了整整一东厢。不过心头好始终没变,还是那笔筒、砚台。



许老师打了个呵欠,起床穿衣,瞄了眼挂历,12月30号——再过两天便彻底告别80年代。



“……”



本没什么念想,但看着这个日期,莫名生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滋味。许非坐床上搓了搓脸,有点愣神。



上辈子他活了三十多岁,平时聊天什么的,就是说“80年代、90年代”,从没像电视里在前面加个“上世纪”。



别扭。



同龄人也如此,因为对他们来讲,那段时光并未离的很远,它不是历史,就是自己的童年。



前世小孩没啥印象,这辈子以成年人的姿态经历了7年,突然发现它即将逝去……



“小非,吃饭了!”



“哦!”



许非出去,到饭厅,心不在焉的吃着,忽道:“妈,你对80年代有啥感想么?”



“啊?”



“再过两天就是90年代了,你有啥感受么?”



“啥感受,啥年代不也得过日子,就过呗!”张桂琴满不在乎。



“呵,还是您境界高,不像我多愁善感。”



许老师笑笑,匆匆扒了两口饭,出门上班。



一路骑到单位,刚进楼,便听中心那边大呼小叫。



只见赵宝钢拿着报纸,念道:“昨日,XXX在XXX和XXX的陪同下,到京城电视台、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进行考察……充分肯定了中心在近些年做出的一系列艺术成就,并鼓励其再接再厉,多拍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作品。”



哟!



许非赶紧抢过来,正是昨天的事情,篇幅还不短,上下两张照片。



一张在京台听取报告,一张在中心会议室,旁人比较抽象,却给了自己一个45度侧脸,正跟领导汇报工作的亚子。



“许老师,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冯裤子笑得一嘴烂牙,柠檬味儿能飘出十里地。



“我这就飞黄腾达了?我要第二天立马当大官了,才叫飞黄腾达。”



他哈拉了几句,跑到主任办公室门口,一推门:“主任,我借台摄像机。”



“嗯?”



“自己拍点东西。”



“哦,弄坏了赔啊。”



许非现在的工作时间跟着《雪山飞狐》走,比较自由。他拿了台摄像机,正想出去,忽地拐了个弯又跑进来。



李沐眼睁睁瞅着一个又黑又粗的家伙怼到自己跟前,吓一愣,“你干嘛?”



“这不80年代要过去了么,聊聊感想。”



“刚给领导整完一出,你还弄它干什么?”



“不一样,这回说说心里话,咱们当个影像资料。”



许非扛着机器,问:“如果让您形容一下80年代,您会怎么形容?”



“呃……”



李沐瞧他玩真的,认真想了想,“跟70年代比的话,80年代给人的印象首先就是苏醒。文学、音乐、影视、思想等等,各领域都在焕发生机。



人们充满希望,富有理想,饱含热情,拥抱一切。”



“您觉得您会怀念它么?”



“会吧,会。”



“为什么呢?”



“因为在你问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没意识到它快要消失了。这会想一想,忽然发现它非常短暂。”



“短暂,但记忆太多,所以令人唏嘘。”



“对,对。”



许非问完出去,李沐被勾搭起来,也跟着看热闹。外面还在哈拉,瞧见摄像机十分惊奇。



“许老师干嘛呢?”



“又有领导视察啊?”



“主任让我拍点东西,给中心留个影像档案。”



他把众人叫过来,机器往后挪,给了个全景。歪的歪,站的站,还有坐桌子上的,一地毛嗑皮……提前结束了大干一百天。



“开始了啊,我随便问,你们随便说。”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80年代,觉得什么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