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五章 好司机
“第二点,企业投资,因为性价比高。但也有风险,好剧才能热播,那怎么保证好呢?海马就是保障。



所以诸位不用担心,我们放出消息,联系那些企业,一定会有响应。



而且现在下海大潮,如火如荼,有钱人越来越多。我敢撂下一句,捧着钱请我们拍剧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许顾问浮夸的一挥手,像极了某种邪教教主,底下人乌拉一片,热血沸腾。



他忽悠完,自己坐下继续吃。



其实也不算忽悠,从92开始,一直到民营资本被允许拍剧,电视台、影视公司不知坑了多少企业。



艺术中心最火的时候,连司机、财务都被请去当编剧。



碰上质量还行的,算有点回报。更多是肉包子打狗,毁在一波又一波的烂剧里。比如《海马歌舞厅》拍了四十集,播到一半不让播了,说基调太灰暗。



企业白花钱,但海马这帮人赚了几百万。



总之,许顾问讲的通透,大家都明白了:哦,原来这模式叫植入性广告。



老马眼珠一转,道:“我说小许,你有没有法子让双方对接一下,就是我们面对面,正式点。”



“那开个企业见面会吧,正好我也有两部剧要谈。去年不评个十大商标么,都联系一下。”



许非顿了顿,道:“不过我提醒一句,植入广告是为了降低风险,不能本末倒置,啥都往里加。”



“这不废话么?肯定的啊!”



“咱们这点节操还是有的。”



“全是广告我还不爱看呢。”



哟嚯!



他还一愣,有点滑稽,行吧,这年头确实有艺术底线的。



一帮人吃吃喝喝,定下了《海马歌舞厅》,每人一集,什么汪朔、刘振云、梁左、海晏全有。



许非还看着余华了,这时候还没出《活着》。



出了他也不打算跟,《活着》是禁片,他不玩禁片,又不姓褚。



等散局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六月的京城下起了雨,笼罩着尚未成型的燕莎商圈和三环东路。



汪朔主动搭车,歪在宽敞能跑马的后座,东摸西摸,酸道:“你这车多少钱来着?”



“70来万吧。”



“艹,搁你嘴里跟七块钱似的。我最近也打算买车,没想好。”



“你会开么?”



“我雇司机啊!哥们文集要出了,卖一本得给我一份钱,按码洋的10%走。”



一本书的定价,叫码洋。书店跟出版社进货,有一定比例的折扣,折扣完的价格叫实洋。



“哟,那你能赚个几百万啊。”



“嘿嘿,差不多。我估摸怎么也得几十万套吧。”



汪朔正处于志得意满之前的状态,半满。



许非松开方向盘,朝后拱拱手,“佩服!您给中国作家涨钱了。想我出书那会,才卖了几千本,丢人。



现在不打算出了,等这阵缓过来,年底整本杂志,约稿给我打折啊。”



汪朔:emmmmm,你让我多装一会不行吗?



“滴滴滴!”



短暂沉默的功夫,大哥大响了。许非一接,那边好一把温柔,“你有时间么?能不能来接我?”



“那丫头呢?”



“她加班晚。”



“嗯,我一会就到。”



挂掉电话,汪朔挤眉弄眼,却是没问。



他来搭车,肯定有话讲,又闲逼扯淡了半天,终道:“那个《动物凶猛》啊,姜闻可能看上了。”



“姜闻?他不在纽约么?”



“还没纽呢。这孙子原本谈《我是你爸爸》,张艺某要拍,可最近老找我聊,话里话外不太感兴趣了。



他估摸年底走,明年能纽回来。”



“哦,那没事。他要找我,我们俩沟通。”许非应了一句,表示知道这事了。



汪朔点点头,算传达到了。



有时候朋友之间,本来两个人的事,结果第三个要掺合,夹在中间的就很难做。话一定说明白,免得里外不是人。



…………



夜,赛特大厦。



许是在高层,雨敲打窗户的声音显得又急又近。办公室里亮着灯,张俪从满桌资料中抬起头,疲惫中透着一丝欢喜。



政府有规定,外资只能在涉外场所(公寓、酒店、写字楼)设立办公地点。港台参照外资待遇。



这家地产走港资,她不能在汇宾大厦。



路程较远,小旭每天开着小捷达送来,晚上再过来接,脱不开身时才叫许老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