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五章 您得跟上节奏2
ChóngQìng饭店不在ChóngQìng,在京城。



西坝河光熙门北里,六层楼,不大,一百多间客房,1991年开业。



下午,制片主任老钱领着一个混小子进来,十六七岁,黑油油的像个小猴儿,道:“以后你就住这儿,俩人一间房,跟你一块的叫耿玏,老实点别打架啊!”



“我,我肯定不打架!”



小子缩着脖,滴溜溜到处打量:“主任,这首都的酒店也没咋,跟青岛差不多。”



“有咋的你住得起么?一百多人住长城饭店,那特么得多少钱?”



老钱是《欢喜姻缘》的制片主任,此番又被请来。剧组初创,人员未齐,副导演、剧务等先到了。



上到五楼,推开一屋,喊:“耿玏,把那俩孩子叫来!”



“诶!”



一个瘦高的年轻人去了。



不多时,人到齐,老钱介绍:“这小子叫夏宇,这是宁婧,这是陶虹。你们先熟悉熟悉。”



老钱走了,四人都挺拘谨。



宁婧先开口,问:“小子,你多大?”



“我76的。”



“我72,叫姐!”



“……”



夏宇瞅瞅对方,跟自己一样黑,好像山里的野孩子,大眼睛大嘴,笑起来让人心慌意乱。



再往下看,是宽松的衬衣,胸脯鼓鼓的。



他不敢再瞧,叫了声:“姐!”



“嗯,好孩子。”



“哎哎,还有我呢,我也72的。”



“姐!”



“诶!”



小桃红就完全没有攻击性,又在傻乐。



夏宇非常皮,初来乍到才收敛些,小心问:“哥哥姐姐,我们是被选上了么?”



“不清楚,我觉得是备选,可我也没看别的演员来。”耿玏也疑惑。



“兴许还在挑呢。”



“反正来了就争取留下,别想别的。”宁婧最坚定。



“嗯嗯,大家加油!”



小桃红有点心虚,她可是许老师亲自打电话,自认为走了后门。



聊着聊着就熟了,互相刨根问底。



这年代的人貌似都有些故事,父辈留下的传说,子孙继承着离奇古怪。



比如耿玏,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爷爷叫张仃,著名画家,参与过国徽设计。



当年抗战,为了工作需要,张仃把长子托给一位姓耿的朋友抚养。此人无子女,索性收为养子,改叫耿军。



耿玏便是耿军的儿子。



再如夏宇,父亲本是青岛话剧团演员,后离异,移居杭城从事绘画,同时在京城的艺术研究所工作。



他小时被寄养在日照的姑姑家里,后在青岛上学,父亲杭城、京城两头跑,见面机会并不多。也是在报纸上看到消息,才向剧组推荐了儿子。



热络了一会,老钱又回来了,抱着一卷东西,“来来,都贴上!”



“贴哪儿啊?”



“贴你们屋。”



四人打开一瞧,嚯,全是毛、林、红小将的旧画报。纯手画,红的耀眼,旧的斑驳。



夏宇也不懂,手脚麻利的贴了一屋子。



跟着吃晚饭,许老师定的规矩,只要来新人,晚上吃肉。93年的油水依然不是很足,夏宇干掉了一只大肘子,一个人。



红烧的,软烂鲜香,连皮儿都是金红色。



末了躺上床,摸摸鼓起的肚子,奇妙美好。



似乎从他踏上火车,远离自己的高中学业那一刻起,就走了一条神奇的道路。他扭头看墙,墙上是伟大的毛爷爷。



“光辉照耀,保佑人民。”



混小子闭上眼,睡了过去。



…………



姜闻就没见过这样的。



人家说“过几天让你看看演员”,这个几天,指不定多长时间。就跟“改天请你吃饭”一样,没谱。



可过了几天,许非真让他去看演员。



于是,他怀着一种疑惑、惊诧又莫名很生气的心情,到了ChóngQìng饭店。



“许老师!”



“姜老师!”



许非穿着长袖衬衫,牛仔裤,台阶上一站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一样。



二十八岁正好的年纪,往前奔三十而立,成熟迷人,往后看青春尾巴,生性刺激。姜闻只比他大两岁,糙的原始粗野。



“先介绍一下,这是制片主任老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